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浙媒发言 正文
    
“拥堵费”有转嫁治堵成本嫌疑
2010年12月14日 09:35:27 来源:今日早报

  为进一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13日起开始征求民意。据悉,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等。

  有意思的是,北京“治堵”六大手段中没有收取“拥堵费”这一条,但一句“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让舆论关注重点都放在了“拥堵费”上面。而且,网友们反对收取“拥堵费”的呼声相当高。其实,反对“拥堵费”不仅是在北京,很多城市调研收取“拥堵费”就招来一片反对声,最后不了了之。

  据相关报道,1996年底韩国首都就已征收“交通拥挤费”,汽车通行量减少了9%,其中小轿车减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另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英国伦敦等城市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已经通过征收拥堵费缓解了交通紧张情况。被实践证明可行的收取“拥堵费”,为何在中国一而再、再二三地遭遇公众反对,甚至是专家公众齐声反对呢?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汽车已经进入平常家庭,当收取“拥堵费”触及汽车一族的利益时,反对的声浪必然不低。虽然人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了,但人的意识还没有进入汽车社会,没有意识到占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就要付出一定成本。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交通拥堵不仅降低了个人事务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公共事务的效率。

  当然,反对收取“拥堵费”也有部分非汽车族人士,他们反对的理由,与反对政府在其他方面收费或增加收费、增税或新设立税种的理由差不多,即税费负担过重,而税费支出却不透明,公款浪费随处可见,纳税人却无从监督。更重要的是,忧虑收取“拥堵费”之后,拥堵情况不见好转,反而出现更多乱花钱的现象。

  从深层次来解读,我以为,公众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交通拥堵是很多细节造成的,例如,道路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问题,是交通拥堵不可忽视的原因,但在多次“治堵”行动中不见改善。以笔者经常通过的北京朝阳路为例,修修停停持续了好几年不见完工。再如,很多路段三天两头“开膛破肚”,也给交通添了不少堵。

  另一个原因是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各区域功能定位存在不少问题。还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种定位本身就把很多社会资源、公共资源汇聚在北京,而近年来北京又宣称,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而且“中关村”这个中国IT中心也在北京,加上医疗等各种资源北京有很大优势,似乎拥堵才正常,不拥堵才不正常。而且,北京各区县定位仔细观察也相当杂乱,互相有交叉。可以说,城市功能定位才是交通拥堵的“牛鼻子”,但没有被抓住,网友自然要反对收费“治堵”了。

  此外,北京“治堵”方案中,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等措施能否落实还是问号,因为很多公共资源是不好移动的,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实现的。当“治堵”抓不住“牛鼻子”、收费“治堵”效果存疑等问题存在时,反对收取“拥堵费”就变成了公众的一种集体态度。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