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浙媒发言 正文
    
“似是而非”的高考改革
2011年02月26日 10:53:32 来源: 青年时报  [进入论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4日的热点问题形势报告会上表示,目前,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高考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最可行的制度,因此必须坚持。而且,高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推进素质教育不是要不要考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改革,探索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素质教育要求有机结合。

  教育部长的话,联系此前他曾提到的部分科目探索一年多次考试,传递的一个信息是,高考改革的重点,或集中在考试改革(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而高考录取制度,或会“坚持下去”。如果是这样,公众寄予厚望的高考改革,恐难有实质性的推进。

  事实上,回顾过去10多年时间中的历次高考改革,包括自主招生改革,其实都未涉及录取制度改革。其实,录取制度改革,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只有打破目前高度计划性的集中录取制度,方才有高校的自主招生,也才能实现学生的多次选择,进而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才有意义。这一道理,教育部门并非不清楚,但为何却不推进呢?

  是出于公平公正性考虑吗?感觉上是这样。但打破集中录取制度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从何而来呢?一是大学办学受行政化影响,行政因素可能干扰招生录取;二是招生不公开、不透明,可能存在幕后交易。这两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吗?非也。前者,可以通过去行政化改革解决,后者可以通过行政监管,要求所有自主招生高校按信息公开条例公布详尽的录取信息解决。如果下决心推进改革,这并不是难题,更重要的是,去行政化改革,已写进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而信息公开,已经作为条例颁发。

  当然,继续深入推进改革,从利益角度分析,对教育部门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推进去行政化改革,首先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放权,让学校自主办学,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门将失去对学校的财权和人事权控制;加大高校信息公开力度,将直接伤害一批“条子生”的利益。就是录取制度改革本身,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也是有“切肤之痛”的,打破集中录取,建立的招考格局是“招考分离”,如此一来,教育考试部门的投档权没有了;控制大学录取的权力也没了;进而,对基础教育的主导权也丧失。

  要防止这种改革的利益纠缠、政府部门的利益本位,需要建立制约行政机构权力、公众参与改革方案制订的改革机制。如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