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文体辣言 正文
    
当代伟人形象不宜"非特型"
2011年06月23日 13:49:18 来源: 东方网

  去年以来,荧屏及银幕上的当代伟人艺术形象开始走“非特型”路子,这对看惯了纪录片及照片中真人形象并熟知这些伟人长相的观众,是很不习惯的,也难以承认这些外形“不像”的艺术形象就是心目中的伟人,再加上一些编导演还要有意把伟人演得像普通人,这样,这些银幕、荧屏上的“红色伟人”,最后便只剩下一些抽象的概念,红色题材作品的教育作用便弱化并娱乐化了。

  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影视界创作思想的混乱,一些影视导演受港台娱乐片的影响太深,他们为了票房,不惜淡化当代红色领袖和杰出人物的“特殊材料”特性,试图从娱乐化的视角重新塑造他们,认便将受青年大众膜拜的众多港台或内地的“星级”娱乐偶象引进红色影视剧,让这些巨星去扮演红色领袖和人们热悉的杰出革命家,再经过炒作,便可以在票房上有不凡的业绩。

  红色领袖及“杰出人物”可不可以“非特型”?我认为,在公众都熟悉这些名人外貌的情况下,去搞“非特型”,实际上是在“矮化”真实的历史人物。一是“非特型”以后,艺术人物外貌与真人不像了,对熟悉的观众而言就很别扭,甚至会产生陌生感。二是名人“非特型”后,人物外貌变了,在欣赏中观众会觉得不亲近,减弱接受度和认同感。红色领袖及杰出革命家的事业与人民大众是紧紧相连的,欣赏这类影视剧会产生一种“同鸣”,若这些人物外形与真人判若两人,则人们就像是在看外国片,看不熟知的人物故事。三是这种“非特型化”还会令人带来一种忧虑:此闸门一开,今后领袖人物的扮演就可随意化,在外貌造型上走向“不像”,其结果,故事情节就可以随意编造,以假的情节去代替真实历史、编造历史,最终,有一天可能会发生编导刻意把毛泽东的外貌造型搞成成龙或张学友,把邓小平设计成1.8米的魁伟男性,要那样,人们也要接受吗?

  在近期播放的红色影视剧中,从思想性、文献性角度看,以反映钱学森同志奋斗历程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为最好,很感人的情节故事,题材好;但可惜饰演钱学森的陈建斌,缺乏书卷气,其气质与科学大师的相差甚远,尤其是眼神上与真实的钱老差得太多,精气神都不对;剧中的叶剑英、聂荣臻、张爱萍等这些红色将帅,连一点形似都没有,常常让人分不清、记不住(饰聂荣臻的演员脸型太瘦、眼神更相去甚远),实际上这些艺术形象变成了“符号”。这种任意改变领袖及名人外型的做法,违反了艺术的接受观规律,因为人们头脑中早就烙下了固定的领袖和杰出人物的真实外貌,现在荧屏及电影中又给出了另一个形象,若要在欣赏中接受新艺术形象,则必须暂时“驱除”原先真实的人物形象(外貌),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真实的外貌给人的印象太深了,最后便只能是“非特型”艺术形象被观众拒绝接受,留不下印象的作品还能算成功吗?

  如前所述,摆脱特型演员以后,事实上编导即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在故事虚构上可非历史化,其艺术公信魅力就会随之下降,因为当代观众对领袖及杰出革命家太熟悉了。例如《开天辟地》第一、二集对陈独秀赴京的张扬、表现李大钊驾驶大车狂奔、表现陈独秀在雪地的大喊等场面,实际都变成了脱离历史真实的浅薄艺术夸张,不是在写两位大知识分子。坦率地说,这头两集看了就让我感到不旋接受,因而便从此就不看了。当然,整部电视剧的情节可能是成功的。

  所以,由于红色伟人的外貌、奋斗足迹、革命业绩(包括局限性)为当代中国内地观众太熟悉,这类影视剧中的领袖伟人,还是应该首先讲究形似,能“特型”就尽量特型,不启用特型演员也要化妆得尽量形似,以免观众在欣赏时造成脑际间几个形象在“互换”中打架,这会影响作品的被接管度。这类影视剧,由于反映的故事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时间隔得太近,他们当年身边的下属及第二代亲人都还在,故还不宜搞“非特型化”,不宜为追求票房(为启用港台及大陆当红影视巨星)而任意给红色剧中的领袖人物、杰出革命家换面孔。即使是其他正面或反面的名人,如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国焘、袁世凯等也是如此,最好也特型化。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饰演古代历史名人是不讲究的形似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许多古代历史人物没留下真实的照片、影像,而有的画像也不真实,故只能按剧情去自行其是做造型,例如曹操就成了白脸耸肩的奸相,包公成为黑脸,关公成为红脸,俊雅的蒋干变成小丑,诸葛亮变成了道士等等,京剧人物更是穿明朝服饰一律讲“京口”,因为已约定俗成,这些戏本身也就不能改了。另一方面,观众谁也没见过这些历史人物,所以外形再怎么变也没关系,观众也不当真,都能接受。但假如影视剧中的近现代(有照片留下过的)历史物,如果不讲形似,把慈禧太后的形象搞成反派媒婆或萧太后,把袁世凯搞成白脸曹操,观众会接受吗?

  “非特型化”,就是把历史伟人或杰出名人等异化为“另一个人”,从而为胡编乱造提供依据。而所谓“把伟人演得像常人”,这也是混淆视听,因为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必有非常智慧、超群魁力、天才学识,今天我们之所以值得再去演绎,主要就是他们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若他们都成为平常人了,塑造的伟人形象就既不伟大也不特别杰出,就绝对失去了意义;不承认伟人的超群、超历史才能和功勋是不行的,今天的芸芸大众中千千万万“平常人”,谁能成为毛泽东那样的伟人?而伟人的业绩,平庸的平常人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所以,不能让伟人混同于或等同于平常人(当然也不是造神),就是要表现他们非常之才、非凡能力、惊天殊勋,这样才是我们今天发扬伟人的真正目的。

  “非特型”的倾向不值得提倡,有关媒体记者不懂艺术规律,不必去对所谓“非特型”瞎鼓噪。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