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文体辣言 正文
    
“途书”流行是不是国民阅读的强心剂
2011年06月24日 08:44:14 来源: 新华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乘坐地铁、公交、飞机时读书。他们手里的书,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途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调查显示,71.7%的人表示会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经常或有时看书。但“途书”所带来的“浅阅读”,也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当阅读的娱乐功能一再被放大,当图书越来越像人们的减压工具,通过读书来提升知识水平的可能性还有多大?(6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商业手段对用户群体的激烈争夺,“浅阅读”现象将愈发多见。在此背景下,“途书”现象的勃兴,自然会被安上“浅阅读”的标签。不过,就国民整体读书式微的现状而言,一种新的读书氛围的形成,又何尝无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出良好的读书风气呢?

  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扣除教材、教辅)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20年过去了,人均购书量增加了不到1本书。有调查亦显示,81.4%的人业余时间首选上网,55.9%的人选择了看电视。进一步细分调查结果,80%的农民工收工后的时光主要是靠“睡觉”和“闲聊”来打发;白领则在业余往往忙于加班和交际;虽然有23%的基层干部表示业余时间主要花在“看书看报学习”方面,但也有23%表示业余时间把精力放在“人情来往交际”上面,8%还选择了“到娱乐场所放松”。阅读的式微让一些人直呼中国是“低智商社会”。

  数据背后的担忧,是对国人读书风气的一记警钟。俗话说得好,时间是挤出来的。“途书”与一度红火的“口袋书”现象并无二致,但“口袋书”之所以昙花一现,是因为内容迅速走向低俗,成为社会痛斥的对象。如今,“途书”虽然找准了市场,但也面临着当初“口袋书”同样的困境,相信有过旅途经历的人有所体会,时下车站、机场书店内的书籍质量并不很高。

  笔者之所以期待“途书”打破阅读的式微,是因为阅读不应乱设门槛,预设前提,只要有助于阅读,何必过分计较读书的场合。当然,“途书”想要发展壮大,成长为公众阅读的主要选择,就不能任其自生自灭。“途书”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正途,既需要由政府主导来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更需要提高行业内书籍的质量,以高品质的书籍吸引更多读者。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