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社会新语 正文
    
说梁实是高考“钉子户”,谬矣
2011年06月28日 16:20:36 来源: 广州日报

  高考放榜,举国关注。照例,几家欢喜几家愁,高分者有登科及第之荣,自然喜不自胜;低分者有名落孙山之虞,难免愁容惨淡。各种高考故事也纷至沓来,有介绍高分经验的,有回顾学习历程的,甚至还出现了“高考钉子户”——44岁的成都人梁实因为参加了15次高考而“一炮走红”,获封“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现代范进”等称号。年轻学子是“一考定终身”,对于他来讲,似乎是一考终身。

  文学形象中的“考神”范进,几十年屡试不中,屡败屡考,终于高中却因喜而疯。一直以来,范进是作为考试反面教员的形象出现的,把孜孜不倦参加了15次高考的梁实称为“现代范进”,显然有点奚落的味道,从“高考钉子户”的称号中,我们似乎也咂摸不出什么赞美的意思来,这位坚持梦想的中年人,俨然成了考场“老赖”,成了不正常的“异类”。其“惨不忍睹”的高考成绩,大有令人唏嘘的味道;其15次参加高考的经历,也似有浪费高考资源的嫌疑。但细究此事,到底梁实是“异类”,还是我们的观念“不正常”?

  参加高考为了什么?为了获得学习机会和条件!将梁实视为考场“老赖”,也就是指其44岁“高龄”仍梦想着“学习”不正常。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生不息,学无止境,年龄不是学习的敌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说的不光是教育对象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其实也是不分年龄的,孔门三千弟子中,就有不少成年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在倡导中年教育乃至终身教育了。而今,我们却对一个44岁的中年人坚持学习梦想、努力获取学习机会的行为上下打量,左盯右看,跟看“西洋景”似的,显得多少有些固步自封。

  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理念过渡,到7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终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常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大学里拿到硕士文凭、博士文凭的例子,很多国家往往都鼓励其国民终身学习,多考试,多拿文凭。终身教育的思想虽然“蔓延”到了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也有“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规定,但从44岁的梁实获得的“高考钉子户”、“铁脑壳”等“称号”来看,我们对“终身教育”依然不够重视,甚至抱有“成见”,觉得学习和考试是年轻人的事情,是一个“阶段性任务”,从而对年长者参加高考持一种“看客”心态。如果说果真有什么“钉子户”,这种观念才是真正的“钉子户”。

  就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看,一个44岁的中年人参加十几次高考来圆自己的大学梦、学习梦,再正常不过,甚至是一件值得尊重和嘉许的事情。但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些人认为他“脑壳坏了”、“吃撑了”,甚至有人怀疑他“炒作”,所以他觉得因高考而出名“很丑,很心酸”。显然,这种“心酸”来自于大家对终身学习的“成见”,来自于一种无知而导致的不解,来自于对“终身教育”的陌生。一个44岁的中年人,依然怀有梦想,并屡败屡战,15次走进考场,单是这份执著和韧劲,就值得尊重。如果明年梁实再一次选择走进考场,不妨给他一些宽容和掌声吧。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