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民生杂谈 正文
    
“猪吃了受不了”,人吃呢
2011年06月30日 16:49:13 来源: 红网

  记者暗访发现,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从“黑作坊”到“精炼厂”,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这些“地沟油”通过“低下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6月29日《经济参考报》)

  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是《记者暗访揭开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冰山一角》,由此我们不能不想到,“冰山一角”尚且日产近百吨,整座“冰山”又该有多大?如此多的地沟油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以及超市,要说它最终没有流向老百姓的餐桌,谁信呢?

  感谢记者冒着极大凶险“千里追踪暗访”,为我们清晰勾勒出“地沟油”这条隐秘而肮脏的利益链。这条利益链上的每一个人,从餐馆老板、泔水猪养殖户、到加工厂老板、超市经营者,都应该接受道德法庭的审判。恕我直言,在记者的暗访中,有些人表现出的利欲熏心和麻木不仁实在让人为之气结。比如一个猪场老板如此说道:“泔水都得煮,否则油太多,猪吃了受不了。”猪吃了受不了,于是煮出来卖掉,一天能掏出1桶,1桶能卖1000块,可谓“一箭双雕”,这就是猪场老板的算计。可是我想知道,当他把1000块钱装进荷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猪吃了受不了”的油,最终要卖给和他一样的中国人吃呢?甚至,当这些泔水油经过深加工改头换面流进批发市场和超市,他自己是否能够幸免呢?心中有“猪”却无“人”,这让人情何以堪?

  也许,金钱果然是魔鬼,与其拷问“地沟油”利益链上人员的道德血液,不如拷问监管部门是否尽职尽责,更有用一些。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加工厂大多存在了十几年,甚至有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认证。地沟油“吵吵闹闹”这么多年了,老百姓喊得都声嘶力竭了,相关部门也“雷厉风行”严查许多回了,结果怎么样?黑心加工厂十几年来“涛声依旧”,甚至大有从“地下”转战到“地上”的趋势。此情此景,我们不免要质问一声:“相关部门”究竟干了些什么?

  他们干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他们说了什么我们却听得清清楚楚。北京市政部门说,对违规清运单位的处罚权在城管部门;城管部门说,我们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工商部门说,我们一般通过索票、索据的检查办法,了解厂家、价格等信息,至于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由质检部门判断;质监部门说,我们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产品抽检发现问题,因为近两年未收到过投诉,所以地沟油问题应该不存在。

  我只能说,在国内食品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在老百姓已经为食品安全焦虑到不知道吃什么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还能以高雅的太极动作把皮球踢得如此精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淡定”,我甚至有些遗憾我们的国足没有如此强悍的心理素质,不然也不会总被骂作“臭脚”了。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