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民生杂谈 正文
    
剔除堵车的出行时间太荒谬
2011年07月01日 08:57:41 来源: 广州日报

  中科院《2011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对中国50个城市的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38分钟高居榜首。对比去年数据,各城市普遍减少10分钟以上。(6月30日《青年时报》)

  报告甫一面世,网友纷纷质疑:明明是越来越堵,怎么会越来越通畅?为何与现实遭遇极不相符?有网友甚至说:“神奇啊,原来在路上越堵越慌,都是错觉!”不排除有的城市缓堵确实取得一定实效,但要说普遍取得实效,恐怕让人难以认同,因为大家的感受明白地摆在这里。

  对于质疑,有关人士解释说:该报告是首次采用标准出行时间计算得出的结果,所谓“标准时间”,即正常情况下的最佳出行时间,不包括堵车时间。此解释可谓荒谬得可笑!各大城市之所以变得比去年“畅通”,出行时间之所以比去年“节省”,原来调查统计者只计算“理想值”!如此“理想化”的出行报告,究竟有何实际意义呢?恐怕只能传递一种通畅错觉吧。

  “居民出行”过程是否应包括堵车时间,恐怕无须多言;况且民众每天都有大量时间“不标准”,岂可抓小放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地以少之又少的“标准出行时间”为标准,出台与百姓体验南辕北辙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因而真实性是其“生命”,不能有半点浮夸和虚假。而城市出行时间,往往是“发展红利”的一种重要标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出行报告也是种民生报告。只计算“理想值”的出行报告,把部分人的“理想”强加在大众头上,难以真实反映民生情况、揭示交通问题,很难说不是一种浮夸和虚假。它所传递的通畅错觉,会对城市交通部门优化交通等缓堵决策造成误导。

  这个“理想化”的出行报告,如果出自地方交通部门,尚可理解,这符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社会“习惯”,可出自科研机构,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居然是这么一个东东?交通拥堵在很多国家都是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不仅给百姓造成时间延误、经济损失,还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要想真心做好事,就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少搞些浪费财力物力却毫无实际意义的“调查”。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民生调查,把专家“理想”强加在了百姓头上?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