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民生杂谈 正文
    
高温津贴不能总成“良心活”
2011年07月06日 14:02:58 来源: 人民网

  酷暑来临,“热浪”中的民生问题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

  高温下多少人能拿到“清凉费”──汇思集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一项对长三角965家企业调查显示,有48.4%的企业认为,目前的高温补贴政策仅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执行,因此企业可以不执行。(7月5日姑苏晚报)

  高温津贴有严格的领取条件,即“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可很多企业的高温津贴常常缺位。在一项“关于高温津贴的调查”中,有将近七成参与调查的网民表示“没有领过高温津贴”,近37%的网民表示“不知道高温津贴这回事”。这个调查结果,丝毫不让人感到意外,恰恰再次为高温津贴在许多企业年年成为“画饼”提供了一个例证。

  笔者触类旁通又想到,如今每年每个地方都会公布工资增长指导线,有关方面也表示,对只增利润不涨工资的企业,将公开曝光。然而有些企业不怕曝光――它们吃透了工资指导线只是“指导”而已,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没把“指导”当回事。屡见不鲜的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职工工资标准的“最低工资最高化”就是佐证。当然,也有积极给员工涨工资的企业,那是老板有良心。

  仅具指导性的工资线都能变成“良心活”——能不能涨工资,能涨多少工资,全取决于老板良心的有无和多寡。以此类比,同样不具强制性的高温津贴,还会有别的结果吗?这些年,舆论一直呼吁高温津贴是权利不是福利。然而这个呼吁其实底气不足――没有法律保障,遑论权利福利?连劳动法专家也坦陈,有关高温津贴的《通知》仅仅是个通知,是政府部门和工会联合下发的文件,并非法律法规。企业可以理睬这个“通知”,也可以不睬这个“通知”。

  “高温保护”本身就缺少制度“保护伞”。如今高温作业可以参照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还是1960年制定的,国家层面的相关法规还是一片空白。从1960年到2011年,且不说经济社会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连全球气温也升高了不少,但为劳动者提供高温保障的法规却依然停留在半个世纪之前。为高温立法的呼声不断,但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空白依旧。

  有人问:今年的高温津贴还会是“画饼”吗?笔者想接着问:高温津贴变“画饼”的原因消除了吗?何时不再是“良心活”?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