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时政点评 正文
    
"老好人"与"老实人"
2011年07月06日 17:12:26 来源: 东方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作了一个调查,显示当今社会上有着大量“老好人”,有61、1%被调查者认为,自已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

  “老好人”的“好”,不是褒词,而是贬词。他们“好”在处事圆滑,讨好卖乖,不讲原则,一味和稀泥,“只栽花,不种刺”,遇事一味地说“好、好、好,是、是、是,对、对、对”。这样“好”的结果,按被调查者说法,为他们换来三重利益:一,不得罪人,不会树敌(71、5%);二,人际关系好,容易得到大家信任(61、0%);三,从不主动解决问题,也就很少会犯错误(55、6%)。当生活中对人才的选拔任用,情面重于制度,关系重于能力,“老好人”往往因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选票,更多的青睐,从而促使“老好人”的竞相生长。

  这是一个需要扭转的错误人才观。社会主大业是需要在克服重重困难和矛盾中前行的,推进改革与发展则是需有巨大创新勇气的。庸庸碌碌的怕树叶砸破头的“老好人”,是无法担当这一伟业的。“遇着难题绕道走,碰到是非往外推”,只会延误时机,积压矛盾,把事情搞坏。被调查者列举了它的种种危害,排名前三的是:凡事和稀泥,实际问题难以解决(64、8%);让真正坚持原则的人吃亏(64、0%);没人愿意承担创新风险(61、0%)。

  “老好人”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人生选择,古时被称为“乡愿”。他们为了保护发展自已,遇事模棱两可,两面讨好,不作定论,不得罪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实际上却在损事业,害别人。孔子早就指出:“乡愿,德之贼也。”

  鲁迅也有过相似的看法。1925年北师大风潮后,针对一些“和稀泥”的议论,鲁迅在《并非闲话》一文中指出:“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偏袒''之嫌是没有了,可是终于不免为胡涂虫。”又说:“假使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那一方,所表白的不过是自已的阴险和卑劣。”这一“阴险和卑劣”,最起码最普遍的表现,是藏着损公利已的非分之心。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党的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老好人”既少“真才实学”,又是“德之贼”,严格地说,其中许多人属于“投机钻营者”之列。只是他们与公开跑官要官的“投机钻营者”表现不同,不是赤裸裸地伸手,而是采取迂回的包抄“钻营”战术。对这样的“德之贼”,也不可放松警惕。

  这里,一定要把“老实人”和“老好人”严格分清,不可混淆。老实人以忠实诚信为底色,品行纯朴,实事求是,出实劲,做实事,讲真话,说实话,以人民利益为重,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既勇于“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而“老好人”为了表现自已的“好”,虚伪地讨好卖乖,不讲原则,不问是非,不出实劲,缺乏担当,与“老实人”完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这样“投机钻营”的“德之贼”,决不可让其“得利”。而当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建设完善起来,有效地堵塞了“老好人”借“好”卖“乖”之路,那时,也就会有力地清除了“老好人”产生的土壤,使社会上的这样“德之贼”越来越少。


浙江潮评论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相关评论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