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转型升级组合拳专论 正文

营造更优投资环境 助力浙商回归创业创新

来源: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作者:王立军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1月27日 07:33:49

更多

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积极探索“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政策创新,努力破除浙商回归引进投资政策障碍,优化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更加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

  作为我省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招”,浙商回归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浙商回归在四年时间里到位资金8352亿元,为浙江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浙商回归量质提升,形成产业、总部、资本三箭齐发的新格局。在看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浙商创业创新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浙商创业创新。作为“资源小省”,资源要素瓶颈是浙商回归的首要矛盾。浙江经济发展与要素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投资要素的瓶颈制约在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目前可以说土地、资金这些要素的瓶颈制约更为紧张,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吸引浙商回归更是一个难题。

  商务成本高企制约浙商创业创新。浙江各地商务成本抬升也提高了回归企业的发展成本。例如,近年来杭州的房价大幅增长,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对企业人才的引进产生了较大制约,直接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较快上升,增加了在外浙商回归投资的发展成本。

  配套政策与投资环境差异制约浙商创业创新。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各地的招商工作竞争激烈。有不少浙商反映在浙江投资的配套政策不如中西部地区。此外,有关浙商回归的政策导向性也不够明朗。当前一些浙商回归工程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回归企业家对家乡的投资环境还有点“水土不服”,感到投资软环境、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回归项目落地难,供地慢,环境不配套,影响了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

  在“十三五”期间,全省浙商回归的目标是到位资金2万亿元。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把改善投资环境摆到重要位置。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积极探索“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政策创新,努力破除浙商回归引进投资政策障碍,优化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更加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

下载 (3).jpg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协调和部署推进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实行“一号工程一把手负责制”,将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相应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网络,重点推动县级工作机构到位,探索职能整合和体制创新,加快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以推动浙商回归为重点的大招商格局。

  依托高等院校,培训提高人才队伍。依托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专题培训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着力引进和培养讲奉献、善招商的人才队伍,为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完善省外浙江商会协作制度,积极发挥商会作用。出台商会建设指导性意见,指导商会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在服务浙商回归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会功能,健全省外浙江商会会长、秘书长例会制度,建立省外浙江商会协作制度,加强商会信息库、项目库、数据库建设,促进商会服务两地经济能力的提升。继续办好全国各省(区、市)浙江商会会长培训班。以政府补贴和企业分担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浙商文化素养、中小企业高管成长、社会责任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等综合培训。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

  完善指导性政策。围绕“十三五”重点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制订浙商回归引进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产业重点布局、重大产业基地发展导向和鼓励、支持类产业。设定符合发展要求、促进转型升级的产业项目准入门槛。

  完善激励性政策。继续贯彻执行和完善《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总部经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财政引导、税收优惠、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根据需要创新提出各项政策激励举措。

  完善保障性政策。清理有碍自由贸易健康发展的地方政策,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产权、技术、人才、航运、物流等区域性大市场,实现生产要素高质量集聚、高效益配置。

  首先要完善土地保障政策。完善浙商创业创新用地保障政策和化整为零、分年供给、提前预支等办法,确保好项目、大项目不因土地问题而流失。探索“以租代售”工业用地政策,降低浙商当期投资成本。落实用地指标奖补办法,对重大回归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根据项目实施效果,给予所在地政府一定的指标奖励。探索“点供”制度,对符合项目投资规模、注册资本金、首期到账资金、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等方面标准要求的重大项目,采取“点供”方式由省级层面直接安排用地指标。

  其次,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积极组建壮大浙商转型升级母基金、浙商回归基金、“浙民投”等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桐庐平安金融小镇、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德清地理信息金融后台小镇等金融特色小镇的功能,实现回归实业和金融资本的嫁接。

下载 (4).jpg

  优化服务保障机制

  优化前期审批服务。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要求,以“四减少、四放权”为核心,坚持“应减必减、能放则放”,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减少前置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创新集聚区、开发区前置审批方式。建设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联动审批代理服务机制,打造高效政府。

  优化中期协调服务。按年度对浙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建立清晰台账,落实领导和部门联系项目制度,建立项目指导服务小组。健全重大项目挂牌管理,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等措施,健全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实行从项目申报、立项到建设、投产等全程跟踪“保姆式”服务。组织开展浙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服务月”、“互看互学”等活动,适时召开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项目重点突破、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

  优化后期跟踪服务。把后期服务管理水平作为完善投资环境满意度评估的重要内容,健全重大项目定期联络、动态监测、即时服务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投诉协调网络平台作用,规范投诉受理、部门处理、结果反馈等流程,为达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

  优化信息平台服务。继续加强浙商项目库、信息库和数据库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项目信息联网,强化投资环境展示、重大项目推介等功能,打造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健全浙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的信息报送和跟踪联系制度,做好形势监测与统计分析,定期发布行业资讯信息,引导企业理性投资。依托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网站,及时反映浙商回归动态。依托综合性及行业性展会商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渠道和网络,收集信息、展示品牌、提升形象、扩大商机、推介洽谈、开展合作。利用省外商会的网站、会刊等渠道,广泛宣传推介浙江政策法规、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营造尊商亲商氛围。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浙商制度,进一步扩大各级人大、政协的浙商代表、委员名额,引导在外浙商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定期召开世界浙商总会年会,表彰优秀浙商。引导创立俱乐部、联谊会、论坛等形式的沟通平台,营造有利于回归浙商之间交流、讨论的环境。在制定与浙商有关的重大经济政策、重大发展规划、重大经贸活动前,吸纳异地商会或省外浙商代表参与咨询。

  营造乡情亲情氛围。继续突出乡情亲情氛围营造,组织召开商会年会、新春座谈会、片区交流会等活动。经常性赴省外实地走访浙商活动,想浙商所想、急浙商所急,热情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开展各类乡情联谊活动,走访慰问浙商亲属,给予浙商足够的温暖关爱。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生活氛围、文化氛围,使回归浙商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安心创业。

  营造舆论宣传氛围。运用电视、报刊、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大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浙商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重大成果、经验举措和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宣传浙商的各类专题活动,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回归浙商,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宣传,同时还要为浙商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6年8月24日理论版,原标题《营造更优环境 助力浙商回归》,原作者 王立军)

标签: 浙商回归;八大万亿产业;创业创新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zxzt/201701/W0201701270048907893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