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转型升级组合拳专论 正文

“五水共治”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旭峰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15日 07:37:24

更多

改革创新同样是“五水共治”工作的主色调,必须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五水共治”工作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新常态下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两美浙江”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浙江“五水共治”实践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两次为浙江的“五水共治”点赞,给予充分肯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专门对浙江“五水共治”的生动实践进行批示肯定。改革创新是“十三五”蓝图的主色调,必须坚持改革统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创新同样是“五水共治”工作的主色调,必须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一、“五水共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必须贯彻唯物辩证思维

  通过浙江省各地在“五水共治”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上的各种生动实践,我们可以认识到,“五水共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涉及到多个方面,其重点在于贯彻好唯物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条”与“块”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国家与地方由于关注的层面不一样,会形成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差异,有的时候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并不能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化解中央与地方在“五水共治”工作中的矛盾点。

  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关系。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条”与“条”的矛盾,也就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也是比较突出的。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界定不清晰、职责相互重叠、职责处于真空状态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互相推诿、交叉管理等管理上的混乱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五水共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不同部门由于职责不同,其对治水的关注点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必然会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势必要处理好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各个部门对于“五水共治”工作的职责范围,防止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的发生。

  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块”与“块”的矛盾,也就是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同样是比较突出的。有的时候地方政府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利益,而且有的时候其利益的获得很可能是通过损害其它地方的利益而实现的,对其它地方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效应。因此,必须处理好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化解地方政府在“五水共治”工作中的矛盾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利共赢。

二、“五水共治”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必须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

  对于“五水共治”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来说,必然是有“破”、有“立”的。所谓“破”就是要将原先阻碍“五水共治”工作推进的制度障碍解构掉,如果不将这一制度障碍扫除,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就是“空谈”。在“破”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因为,“破”制度容易,“立”制度难。不要急于一下子把制度都“破”掉,不要让制度体系出现“真空”地带。

  所谓“立”就是要建构起新的促进“五水共治”工作的制度体系。在“立”制度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精确制导”原则。制度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缺乏制度,而是制度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制度成为了一种“摆设”。制度的设计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要让制度设计更加精准化,这就犹如对导弹的要求一样,要求精确制导,否则制度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突出制度设计的精准性,明确制度体系中的每一个制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取消那些没有效用或者低效的制度,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制度协同”原则。每一项制度都有效,并不意味着这些制度形成的制度体系整体是有效的,这里面还存在一个制度组合的问题。犹如团队合作,因为团队合作得好,就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如果团队合作出现问题,一加一就会小于二,甚至为零或负数。对于制度的顶层设计来说也是一样,不同的组合状态会有不同的结果,制度内部的优化组合对于制度体系能否形成合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五水共治”制度的顶层设计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制度之间的协同性。

  “弹性制度”原则。制度顶层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刚性制度和弹性制度之间的关系。对于“五水共治”来说,制度顶层设计基本上是由两大类制度构成的。一类是刚性制度,这些制度内容具有很强的统一化、标准化特征,制度的同质性很强,是不因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另一类是弹性制度,这些制度内容具有很强的多元化、多样性特征,制度的异质性很强,是因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刚性制度是弹性制度的基础所在,在制度的顶层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刚性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再来确定一些弹性制度。对于“五水共治”制度来说,不仅需要确立一些统一化、标准化的制度内容,还需要确立一些多元化、多样性的制度内容,从而更有效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三、“五水共治”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必须贯彻协调性原则

  有效推进“五水共治”工作,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良性的运行机制。通过浙江省各地在“五水共治”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上的各种生动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五水共治”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涉及到多个方面,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权责分工机制。“五水共治”是一项具有典型的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属性的工作,往往会面临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等困境。因此,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是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共同责任,离开任何一方都会大大削弱“五水共治”工作的成效。政府、社会和市场要遵循合理分工、协调运转的机制,共同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其次,完善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五水共治”工作对资金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单方面的投入,很难满足“五水共治”的资金需求。因此,不仅要加大政府对“五水共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资金,为“五水共治”工作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再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五水共治”工作的绩效如何往往是大家最终的关注点所在,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从过程的视角来说,科学、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涵盖三方面内容: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五水共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调整。

  最后,构建长效的监督机制。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对于资金和政策的运用要建立严格的长效监督机制,以防止资金被挪用、政策被滥用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五水共治”工作效果最优化。

 四、“五水共治”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

  在“五水共治”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需要创新的重点工作,找准切入点,实现重点突破。要善于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注意培养创新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事为本,强化人文关怀,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在“五水共治”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五水共治”工作来说,政府、市场、社会这三类主体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而且三者是功能互补的,缺一不可。因此,要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参与主体模式,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共同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其次,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对于“五水共治”工作来说,“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都非常重要。“上情下达”涉及到的是如何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性,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下情上达”涉及到如何将公众对“五水共治”的认知和意见更好地反馈给政府,使得政府在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时能够更好体现公众诉求。“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都是为了形成“五水共治”“上下一盘棋”的工作状态。“上情下达”工作方法创新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创新宣传“五水共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下情上达”工作方法创新的着眼点则是在于如何创新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载体和途径。

  再次,高度重视科技治水。省委、省政府提出“科技要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发挥更好作用”的新要求。为此,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领会“治水与创新”的内在关系,责无旁贷、主动自觉地把科技融入“五水共治”工作之中,努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又要充分运用“五水共治”倒逼机制,强化问题导向,创新科技工作思路,加快技术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以更好地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最后,大力培养“五水共治”创新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树立好典型,就是让大家看见身边的领跑者。“五水共治”工作需要有领跑者,用先进典型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让大家近距离认识典型,确保“五水共治”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树立“五水共治”工作的典型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需要树立“五水共治”工作的个人典型,引领人们更好地参与到“五水共治”工作当中去,也需要树立“五水共治”工作的地区典型,引领各地更好地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副教授】

标签: 制度;工作;改革创新;地方政府;创新;绩效评估;运行机制;下情上达;设计;矛盾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zxzt/201703/W0201703152565034938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