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银银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26日 08:02:38
没有大投资,落后地区只会越来越落后。正是因为基础设施相对差,过去产业投资不够多,今天才需要补课。
一个数字很吸引了笔者。
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估计不少于45万亿,数据是媒体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统计,至今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还值得一说的是,根据媒体的统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2016年GDP比重超过100%的起码有16个省份,主要为欠发达省份。占比越高,说明经济倚重投资拉动越严重。这个说法没错,只是每个地区发展阶段不同,今天发达的地区,不也经历过高投资的年代。
事实上,没有大投资,落后地区只会越来越落后。正是因为基础设施相对差,过去产业投资不够多,今天才需要补课。至于还债,怎么还得起,那不都是未来的事,说更直白点,那是下一届领导的事。
改革开放几十年,大家也都明白了,谁都不能做不投资、低投资、不发展的罪人。不投资又赚什么呢?
而且有必要澄清一点,简单拿GDP和固投比也是不科学的,何况是一个尚未兑现的投资计划。投资本身由多部分构成,有各级政府预算内投资,也有政府国企性投资,然后民间投资,最后综合在一起才是全社会固投。
有趣的是,每年我们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都远低于当年的所谓固投总额。当然,这里面有土地购置和折旧等因素,但无法解释为何差距巨大。唯一的可能就是各级虚报和藏匿投资额。所以,别看那些天量的投资数据,不一定都靠谱。
民间投资虚报藏匿害的自己(其实也不仅是自己),问题是政府(国企)性投资最终都是要全民买单的。
预算内投资在计划经济时代,那是投资的扛把子,现在占比实际已经很低。特别是近年,政府财务压力大啊,不仅占比低,增速也极低。比如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00亿元,只比2015年增加224亿元。各地更是如此,大部分地方根本就是吃饭财政,财政真金白银投资很少。
但政府国企性质投资就不同了,相关政府平台发债、贷款、产业基金(明股实债)融资,搞基建等。如修地铁,这几年大家劲头十足。还有一大堆国企、央企的基建和产业投资。这部分占比不小,一些地方甚至上升很快。
譬如2015年以来非常明显,民间投资下滑,一些地方不仅是增速下滑,民间投资总额也下降。这有国进民退的挤出效应影响,根本还是投资信心缺乏,投资回报下降。民间没信心,政府及其平台更要自己干。欠发达地区基建欠账太多,大干快上成为必然。至于说什么PPP,现在都看明白了,基本就是把短期融资搞成长期债务,换汤不换药,成本还未必低。
一句话,政府及相关平台性质投资,大部分都是靠债务支撑。在保增长和所谓发展压力下,大家都停不下。
就以修地铁为例,主要一二线城市几年时间里,基本每个城市投资都是数百、多的千亿元级别。可这些城市一般预算年收入,除了几个直辖市和深圳等,多的一般也才1000多亿元,少的只有几百亿。
最终怎么办?无非就是靠借新还旧,靠天量的货币发行熨平杠杆,靠时间和通胀去维系债务。
但这个过程,地方政府的日子总是要过的,基本的民生投入还得保障,债务账要暂时做平,各项工资、福利要维系……一般预算资金弹性是很小的,最终重任还得靠土地出让金。过日子靠这个,做平账靠这个,抵押再融资还是靠土地。
所以,地价得有保障吧!这些年来和未来维系天量投资,也多亏了货币放水,放得越多欠得也越多。因为投资回报率走低,全社会杠杆率实际都被拉高。警惕泡沫形成,房价成为核心,成为各行各业的福将,成为确保债务不崩盘的关键。
标签: 投资;民间投资;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债务;产业投资;GDP;基建;增速;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