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只剩3年 浙江该如何发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逯海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13日 20:46:22
应该在目前教育均衡的指标里添加一些更能体现质量的指标,仅仅均衡是不够的,应该达到高水平的均衡,其实就是让义务教育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在目前的基础上更加缩小。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话题热度不减。到底什么样的义务教育才是公平优质的教育?怎样办义务教育才能让广大群众满意?来自浙江的代表委员们一次次热议。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其实可以总结成这样一个问题:距离浙江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只剩3年时间,接下来浙江义务教育该如何发力?
浙江发展义务教育都做了什么?在全国又出于什么样的水平?浙江曾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比如2013年浙江建立公办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制、2015年浙江省90个县(市、区)全部宣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零择校”……2015年的时候,全省90个县(市、区)已经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居全国前列。
取得的成绩老百姓都记在心里了,无需说太多,但是存在的短板也依旧扎眼。比如目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比较突出,农村教育仍然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这些短板阻碍了浙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
有短板不可怕,因为消灭短板我们已经制定好了时间表。2013年浙江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里面有讲到浙江教育分三步走的目标,最后一步是到2020年,全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意味着什么?成岳冲委员说的很清楚,就是应该在目前教育均衡的指标里添加一些更能体现质量的指标,仅仅均衡是不够的,应该达到高水平的均衡,其实就是让义务教育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在目前的基础上更加缩小。
距离2020年目标实现只剩3年时间,浙江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留得住老师。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留不住人才,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教书,针对这种情况,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流动,建立和完善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合理交流机制,鼓励城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完小(教学点)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
其次,继续推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各地通过“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中心学校带村校、名校托管相对薄弱学校等方式,突破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的瓶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步伐。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运用资源平台的能力,提升乡村教师使用在线资源的能力,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真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要重视民间力量。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民办学校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假若民办学校在业已获得的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的基础之上,在政策扶持力度上也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必然会赢得大发展的契机,从而深刻改变当前教育一元化的格局,使教育资源的配置自动归于均衡。
虽然浙江义务教育均衡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我们的目标更高。3年的时间里浙江有信心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放飞希望。
标签: 义务教育;浙江;均衡;薄弱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