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变成平安示范点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21日 07:41:07
为民办实事,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是浙江每年按期如实交出的“成绩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作为新一年的民生实事,政府要比百姓多想一步、多走一步,这样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多一点、更满一点。
有些事情看似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地质灾害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好在,我省早已谋篇布局,于今年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同时,还定下了未来三年的“大目标”——到2019年年底,基本消除全省直接威胁3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点数量减少3000处以上,受威胁人数减少10万人以上。
地质灾害,牵动民心。为民办实事,在浙江经过多年沉淀,早已形成气候。每年的省两会,列出当年的民生十大实事,并一一解决,更已成为惯例。今年,我省将“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列入民生十大实事,是政府“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生动体现,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实践。
如何办好这件事?规划先行。规划,说白了就是一句:应搬尽搬,搬治结合。目前我省已查明的5004处地质灾害点,哪些该治,哪些该搬?这是个细活,有关部门要好好下一番“绣花”功夫,做出精准判断。归入治理的,是拆除重建,还是原地修整,也不一样。归入搬迁的,搬去哪里?如果搬去的地方又远,学校、工作、医院等配套设施又不好,百姓未必愿意搬。规划的重中之重,是真正了解百姓需求,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
治理地质灾害,要讲求速度。一年,1000个隐患点,其中还包括30个人以上的重大隐患点,压力不小。但它与生命息息相关,等不起、慢不得,必须马上干、加油干。完成了“小目标”,才能把握好工作进度,进而更好地完成“大目标”。须知,随着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点随时可能变化,它不等人,晚一秒的代价可能就是一条人命。与时间赛跑,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迟。
治理地质灾害,要做到平安。“平安浙江”已建设了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站在当下,治理地质灾害,是“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逃避、不能耽搁,务必要确保平安。面向未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每一个字的背后也都需要平安的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平安建设更是功不可没。
治理地质灾害,要迎难而上。地质灾害,难以预测,又损失极大,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不过在啃“硬骨头”上,我省可谓经验丰富。远的不说,近的如五水共治,就够让人刮目相看了。短短几年,不仅找回山青水绿人美,还培育了一支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对于他们,治理地质灾害不算难,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变成平安示范点,才是挑战。
为民办实事,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是浙江每年按期如实交出的“成绩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作为新一年的民生实事,政府要比百姓多想一步、多走一步,这样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多一点、更满一点。
标签: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平安;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