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肖纯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26日 17:12:31

更多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我们的城市拿出更大的远见、智慧与勇气,应对新变化、解决新问题,让城市中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2.jpg

  针对坊间热议的“4个全球城市和11个中心城市”说法,住建部日前发声辟谣。但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舆论发酵,并未因此停息。

  根据住建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以及各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此外还有成都、武汉、郑州获得国务院“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据此媒体普遍认为上述8座城市拿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更多城市纷纷加入抢位大战。

  如果有人把国家中心城市理解成一项排他性政策,未免过于狭隘。笔者更愿意相信,人们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关注,寄托了某种理想。这既是对城市的理想,也是个人的理想。

  当我们在谈论国家中心城市时,到底在谈论什么?最本质的探讨,应该指向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现代化的过程与结果。在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的今天,人们愈发认识到,人是城市发展的最高价值,人民的宜居和内心感受,理应成为城市的尺度。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奔涌不息的城市史。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重心转向了城市,以城市为舞台,追逐各自的梦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导向,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顶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光环,能否提供与国家中心城市配套的公共服务?

  人创造城市,城市反过来涵养人。城市不光是工作、商业的、居住的,更是文化的、社会的。市民在城市中习得思维方式、行事规矩、待人态度,完成人格成长。对国家中心城市的衡量,绝不只是看它的繁华富庶,更要看它能为国家进步做出怎样的贡献,看城市方方面面透露出的精气神,是不是有温度的、美善的。

  那些国家中心城市的市民,能否展现出与国家中心城市匹配的市民精神?人们渴望享受国家中心城市的红利,无可厚非。但承担国家中心城市市民相应的责任,同样重要。

  中心城市可以标注时代的高度,比如伦敦见证了工业革命,巴黎被誉为19世纪的首都,纽约从上世纪开始引领世界,至今举足轻重。随着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很多人都亲身感受过那些旧日的中心城市。在硬件设施上,它们已然不及上海。但有城市精神依旧存在于那些城市的空气中,写在市民的表情里。

  彼得·霍尔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中那些辉煌的中心城市,发现每座城市的黄金时代都缘起于在特定时间点上多元集聚。本质上还是人的多元,以及由此带来文化交融。

  多元注定不是凝固的。而国人总希望一次抵达安稳,并通过买房确信这种安稳,找工作同样带着严重的“扎根”观念。从长远看会削弱城市活力,因为在任何时代,城市都该是属于动态,信息时代尤其如此。唯有流动,才能在碰撞中产生创新与思想的火花。

  在某种意义上,国家中心城市是一次历史的拐点,也是一次重新审视城市的契机。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我们的城市拿出更大的远见、智慧与勇气,应对新变化、解决新问题,让城市中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标签: 国家中心城市;市民;缘起;谈论;中国改革开放;国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3/W0201703266167324134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