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评|“大额校”是义务教育的硬伤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闻之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4月27日 17:00:38

更多

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大额校”的出现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信号,各地不能等闲视之。消除“大额校”现象,还应当将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一票否决”的制度,坚决推进务实有效的教育督导机制,从而使教育的公平正义属性得到彰显,最大程度地满足民众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

1.jpg

邾城街是武汉市新洲区城关所在,1905年建校的邾城街第一小学,是新洲区唯一一所百年老校。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这所小学被4331名学生挤成了武汉市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小学,大大超过学校承受的3000人极限。

一所小学的学校人数达到 4331人,以至于学生上厕所都要看班级安排表,在力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语境下,让人五味杂陈、沉重不已。如此“大额校”现象为何难以消除呢?一方面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渴求,另一方面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失衡的格局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从某种角度来讲,“大额校”现象,也是目前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基础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城区片面追求做大,房地产明出现过度发展,不少农村老百姓进城购房主要是为了享受到好的公共服务,其中是主要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大量老百姓购置学区房的同时,而公共教育资源却明显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超负荷的“大额校”。

“大额校”的存在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例如班级管理难度较大、教师的教学压力过重、学生学习效果往往容易打折扣等,除此之外,还加剧了校际之间的失衡,导致“人情”“关系”择校等教育腐败现象的滋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020)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如今,“大额校”的现象愈演愈烈,也说明地方在贯彻《纲要》方面没有拿出强有力的举措。应该看到,“大额校”的出现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正义,有损教育的公信力,是义务教育的硬伤。

消除“大额校”现象,就必须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切实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建设。城市发展要与教育资源的配置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遵循就近入学的教育原则,避免“大额校”的出现。然而,一些地方只顾建设居住的高楼,而忽视了学校的配套建设、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流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等,长此以往,定会加剧教育资源的失衡,加重民众对教育的焦虑情绪。

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大额校”的出现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信号,各地不能等闲视之。消除“大额校”现象,还应当将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一票否决”的制度,坚决推进务实有效的教育督导机制,从而使教育的公平正义属性得到彰显,最大程度地满足民众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

“大额校”依然存在的现实再次警醒我们,教育的均衡发展永远在路上,切莫让义务教育的硬伤“害”了下一代。

标签: 教育;公共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公平正义;小学;武汉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4/W0201704276018779339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