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就事论事,“女博士”标签不能乱贴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李勤余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6月04日 08:35:35

更多

太多无意义的纷争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教训。一言不合就开撕,给对方贴上标签,最终只会带来人心的浮躁、群体的撕裂。

3.jpeg

  6月1日,因自身原因导致误机,武汉某一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情绪失控,大闹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值机柜台,掌掴机场工作人员。据悉,女博士除了被机场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法航决定将这名乘客列入黑名单。

  这位女士行为不当,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耐人寻味的倒是,各大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不约而同地突出其“名校女博士”的身份。当然,这么做也有道理。一般来说,女博士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展现出高人一等的素质。然而,这个“一般”的逻辑实际上站不住脚。身份和道德水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女博士有可能是好人,也有可能做坏事,和普通人一样,和身份无关。

  如今,人们似乎热衷于给某类人贴上标签,加上定义。女博士们从前的名声就不太好。按照网络上的说法,“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部分网友,似乎能从污名化女博士中获得某种快感。在此,无意为那位大闹机场的女博士辩护,但需要强调的是,应该厘清对她的批评和“女博士”身份间的关系。

  “女博士”,并非唯一躺枪的群体。不久前,“四岁女童饭店叫喊被踹”事件也曾引起热议。当时的舆论几乎成一面倒的趋势:“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人会替你教育”。在部分人看来,天底下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其实,儿童本就具有双重性:他们既是活泼可爱的,又是调皮捣蛋的。用后者覆盖前者,实际上歪曲了儿童这一名词的定义。

  “老人”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几天前的篮球场使用权之争,本应是对于公共领域归属权的讨论,却逐渐演化为对“老人”的口诛笔伐。占用篮球场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和当事人是否是老人毫无关系。“坏人变老了”“为老不尊”等言辞似乎给部分人壮了胆,连不给公车上的老人让座,都成了正义之举。

  这种给他人身份贴上标签、重新定义的行为仍在持续。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中说过,“去阐释,就是去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世界。阐释是把世界转换成这个世界。”没错,有人正在试图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博士的意思是怪物,老人的意思是坏人,孩子的意思当然是熊孩子。这些名词中的丰富内涵都彻底简化,变得“通俗易懂”了。

  年轻人,也别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还记得“90后不愿意给领导买盒饭”的故事吗?90后们就这样被定义为我行我素、任性妄为的群体。80后们也不用偷笑。当年,一顶“缺乏责任感”的帽子可是不容分说地扣在了他们头上。

  判断是非的前提,是回归就事论事。太多无意义的纷争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教训。一言不合就开撕,给对方贴上标签,最终只会带来人心的浮躁、群体的撕裂。

标签: 博士;身份;老人;孩子;篮球场;群体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6/W02017060427651533192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