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经常出入经营性网吧,把贫帽摘了不过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8月31日 20:12:04

更多

贫困生资助,用在学习上、必要的生活上,才是真正用到了正途上。珍惜并尊重社会的资助,是人性与人性沟通的一种自然方式。家庭贫穷,人要正气。在扶贫助学的同时,把人的积极向上的正气扶植出来,这样的贫困生资助,才助到了点子上。

timg.jpg

  贫困生头上“动土”,历来都有争议。而陕西省教育厅刚刚出台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同样未能逃脱舆论的鞭笞。这其中最抢眼的便是:在校外租房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的,不得认定为贫困生。

  有网友一听炸了:上个网吧也不能认定贫困生,这是让贫困生既没生活又没娱乐,凭什么啊!

  人要胡搅蛮缠,再好的政策也有理说不清。有评论进一步“推理”说,不上网吧可以刷手机,这不一样高消费么?“经常”去网吧怎么去量化,是按天数算还是按小时算?所以有媒体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规定不合适。

  这些话,出自一些习惯了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网友之口不奇怪,如果出自媒体一本正经的评论,便纯粹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了,欠稳重,也容易失公信。类似的质疑,不是来讨论贫困生认定究竟应该怎么做的,而是来让你怎么做都做不成的。这是一种“凡政必批”的心态。只知道用批评指责来刷自己的存在感,这是败事有余的批评方式。

  这几年针对如何认定贫困生,确实有过不少奇葩的规定。但陕西教育厅这个规定,可以说是在有争议的规定当中,相对比较规范、比较人性化的。认定贫困生与否,家庭经济状况是首要的标准。但贫困生获得资助,并不意味着自己的消费便可以没有节制。学校为引导贫困生合理消费,培养学生珍惜资助、尊重资助,同时通过合理消费减轻家庭负担,这是大学校园既教书又育人的体现。它不是要剥夺贫困大学生的娱乐与生活权利,而是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是对贫困生人格、精神与生活习惯的再塑造。

  贫困生家庭,每分钱来之不易。当今大学校园,基本的住宿、上网等条件完全具备。不说贫困生,即便是中产家庭的学生,都不至于嫌校园条件太差。在这样的住宿环境下,如果贫困生还要到校园外面租房子住,还要经常到经营性网吧去泡吧,这样的贫困生是不值得同情的。真正更加值得同情的,是他们的父母,是这些贫困生未来可能步入循环的贫困生活。

  给贫困生一定的消费限制,是学校给出的向上奋进的压力,是不希望贫困生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它本质上体现的是特殊的关怀。当一个贫困生将大把的时间泡在网吧里,他的精气神已处在自我消磨之中,他会影响学习,继而影响自己的未来。这即便是富裕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愿待见的。因此,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消费设限,其实是在担当教育的责任。这个担子,挑得不仅没毛病,而且应该赢得社会的点赞。

  对于那些丧失正气、志气的贫困大学生,不妨像陕西教育厅规定的那样,断了扶贫的钱,先扶他们的志。教育也是需要有点狠心的,那些通过断章取义来质疑这项规矩的人们,不要把对人性这个关键词的浅薄理解,用到深邃的教育话题当中。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傻瓜。

标签: 贫困生;网吧;贫困大学生;贫困生资助;大学校园;陕西教育;生活习惯;消费;人性;质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8/W0201708316359627837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