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包容性”本来就是伟大企业的基因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黄源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12月29日 16:39:16
一个企业的理想,或者说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固然可能有一些核心的支撑点,但注定会有多元的支撑点,并不断在寻找更多的支撑点。这本来是一个常识,只是在商战洗礼下,很多时候,很多企业放弃了这样的“初心”而已。而所有这些支撑点的背后,则是一种更为远大、更为开放的包容理念。
近日,《财富》杂志刊发罗德公司CEO
KathyBloomgarden署名评论文章《关于商业成功的关键,马云告诉我们什么?》。文章认为,马云本月初在“财富2017全球论坛”的讲话,重新定义了“竞争”二字的含义,同时让她看到,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尤为关键。
当下,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互联网生态的各种竞争,并变着法儿剧透各色戏码,借助“互撕”等等纤毫必备的脑补细节满足各自的好奇心。这也是当今社会一个略显怪异的景观,即“剧中人”浑然不觉,而台下的观众却开了锅,“正反派”“AB角”闹闹哄哄,火药味十足。
而马云的一句“包容性”,举重若轻,谈笑间,不仅降低了“竞争”话题的热度,让商业讨论回归正常轨道,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好比是从一个媒体、公关公司乃至一般公众预设的舆论场中抽身,转场另外一个更为开阔、因而也更为从容的话语场域。竞争不可避免,竞合才是商业的王道。一种好的商业生态,可能不会和和气气,但定然是一种包容中有竞争或竞争中有包容的多元共赢关系。
事实上,纵览BAT这些年已经获得的长足发展,本身就是这种“包容性”竞争的结果。市场的选择固然有诸多外部环境的形格势禁,但根本上仍在于市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充分溢出。无论是阿里在电商生态中的一枝独秀,还是腾讯在游戏领域的覆盖,均经过了不断的碰撞与学习,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竞合过程。
这意味着,即便是真刀真枪的竞争,也应该建立在“包容性”的前提之上。比如,大家共同创造机遇,共同培育市场,在达成人与技术和谐的同时,实现人与人的共存。其结果就是,共同做大市场,而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任何伟大的企业,均应该立足于“包容性”。即便外部缺乏足够分量的竞争者,也试图通过内部机制的重置,折腾出一种竞争的氛围,从而长久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当然,外界之所以夸大或者强调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也与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门槛有关。2017年即将过去,BAT在这一年的投资方向,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新零售、汽车、文娱等新经济领域。各巨头在这些领域的大手笔投资,未免加剧了公众“短兵相接”的印象,并仍以传统业态的视角观察、认识这种“短兵相接”。
然而,人们看到了竞争,却“看不见”这些领域竞争背后正在酝酿的新一轮商业布局,以及更高层次的理念与认知。比如,马云多次强调的“对话”、“赋能”与“包容”。如果说前二者主要针对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调整,那么,“包容”则主要针对竞争者,不仅针对国内的竞争者,也包括全球范围内竞争者。这也是马云所谓“让全球化更包容”的深意所在。
一个企业的理想,或者说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固然可能有一些核心的支撑点,但注定会有多元的支撑点,并不断在寻找更多的支撑点。这本来是一个常识,只是在商战洗礼下,很多时候,很多企业放弃了这样的“初心”而已。而所有这些支撑点的背后,则是一种更为远大、更为开放的包容理念。
以eWTP为例,经过马云两年来全球奔走,目前已初见成效,不久前召开的WTO第11次部长级会议,罕见地就支持电子商务和eWTP发展议题达成一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中国实现了从新成员到规则制定的参与者甚至引领者的转变,也在于这一全球化步骤为包容性贸易和发展创造了机会。视野一变,海阔天空。以往那种试图从雇佣、生产、扩张等各个方面超越竞争对手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可见,同样是竞争,层次并不一样,与其一味盯着眼前的利益,守着各自的圈子,护住可见的食盘,不如聚合力量,创新发展,真正将企业的蓝图放置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势,也是真正的风口所在。正如马云所言,“拥有一个包容的心态,意味着思考和看待‘竞争’的态度转变”;“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意识,而不是仅仅着力于眼前”。
一个伟大的世界性企业,当然应该具有这样的雄心。不仅要做到你已经看到的那部分,也要努力去寻找你意识到的那一部分,更要去不断提高眼界和认识层次,发现未知,获得未来。
标签: 竞争;竞争者;全球化; AB角;发展过程;财富;CEO;支撑点;纤毫;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