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佛系青年:尚未入世,谈何出世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璐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09日 23:12:20

更多

近日, “佛系”这个词可谓是燃爆了网络社交平台,刷屏了朋友圈和QQ空间。成为了九零后一代年轻人的口头禅。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定型的青年一代很有可能,改变自己原先的生活态度盲目跟风。

zjrb2018010500005v01b002.jpg

  近日,“佛系”这个词可谓是燃爆了网络社交平台,刷屏了朋友圈和QQ空间。成为了九零后一代年轻人的口头禅。

  最初听到这个词,我是纳闷的,从字面上看,谈到“佛”,或许首先联想到的是四五十年代的老年人,特定的历史与教育背景使他们拥有着这样的宗教信仰。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这个词却与一代从小受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年轻人紧密相连。

  后来,求助词条解释,我明白了,这里的“佛系”只是借用了佛教宗教思想的引申义,并将其改造为一种看淡一切、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在这种态度的引领下,“佛系青年”通常将注意力放在自身上。这种高度的自重态度,使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追随内心的生活,而抗拒社交、恋爱等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失去探索世界与社会的兴趣。显然这种生活态度出现在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身上并非社会幸事。

  然而,现实是借助着媒体的传播,这个词在年轻人之中广为流传,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时尚,产生了蝴蝶效应。那些原本少数有着这种消极态度的人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定型的青年一代很有可能,改变自己原先的生活态度盲目跟风。

  事实上,正值青年,崇拜佛系,并不有益于年轻人的发展,“佛系青年”的大批涌现、养成亦非社会幸事。

  我并非说看淡一切、云淡风轻的佛系思想本身不正确,以今论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佛系”诗人陶潜的生活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佛系”词人苏东坡的生活慨叹。

  也许佛系青年们要怒怼:为何看淡一切、云淡风轻的是古人,便是潇洒旷达,淡泊宁静,哲思深邃,但放在自己身上就要被声讨了呢?这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所以我说佛系思想本身无可非议,只是当佛系思想和青年一代结合在一起时便需要我们警醒反思了。那些号称“佛系青年”的年轻人正处于青涩而美好的青春期,家的港湾和象牙塔是他们迄今的人生主要栖息地,尚未进入社会摸爬滚打,尚未拥有一次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孤独艰辛的灵魂远行。如此单薄的年龄和匮乏的经历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到佛系思想中那看淡一切、云淡风轻的真谛吗。

  所谓禅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陶翁和苏轼的云淡风轻是经历了多少次人生浪花的拍打,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沉浮后才进入到的第三重境界,“淡泊”的背后是曾经慷慨激昂的浓墨重彩,是沉甸甸的人生思索。而这些,是徘徊在第一重,却自以为身处第三重的佛系青年们所无法共情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微风泛起的涟漪都足以成为海啸。他们的口头禅——都行、可以、没关系,追其本质,是对现实的逃避,是对生活的冷漠,是对责任的推卸。

  其实佛系思想受到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的追捧有其自身的历史、社会原因。一方面,从时代大背景上看,这一代的人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洗礼,他们出生至今的时间里,相对安逸平稳的生存状态使他们欠缺了一种与命运搏击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们保持佛系态度的物质基础,试想若是几十年前的灾荒时期,吃不饱,穿不暖,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界线上的人可能如此推崇佛系思想吗?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在这一代身上已初见成效,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大背景下,是一个个独生子女家庭的诞生。于是每个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的呵护的同时,也承担着难以言说的孤独。再加上为了创造较好的物质基础,许多父母的时间被工作大量压榨,难以抽空给予孩子应有的陪伴。在这样的状况下成长十几年的“佛系青年”们与人交际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本来就是有欠缺的,但是他们已习惯了这种孤独,并且将其视为安全和省事的代名词。

  其实“佛系青年”更像是一种自嘲,因为在这个时代,社会环境给了年轻一代太多的压力——升学、就业、买房、买车、婚恋。或者说当代的青年人普遍早熟,他们已经通过观察父母,过早地预见到未来人生中的压力;而致命的是,受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的成长经历不足以使他们有魄力、能力去迎接挑战。于是他们用这种自嘲的方式为自己寻求一个可以暂且藏身的借口,将身上的压力全部卸下。

  如果仅仅是将“佛系”作为一种自我宽慰的方式,偶尔卸下担子,活动筋骨,是为了更好地担起责任勇往直前,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如果以此给自己定位,那便是固步自封地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青年时期,正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啊,尚未入世,谈何出世?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拥抱世界,去浪遏飞舟。

  (作者为浙江财经大学学生)

标签: 年轻人;青年;生活态度;佛系思想;口头禅;人生;孤独;物质基础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097476801942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