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直播答题不是“知识流”而是“资金流”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詹秀菱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2日 16:17:43
2018年1月3日,是“娱乐圈纪委书记”王思聪30岁的生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晒自己的生日聚会照片,而是晒出了一张在“冲顶大会” APP中赢得的奖金截图并提出要给其撒钱10万作为奖金。
2018年1月3日,是“娱乐圈纪委书记”王思聪30岁的生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晒自己的生日聚会照片,而是晒出了一张在“冲顶大会”APP中赢得的奖金截图并提出要给其撒钱10万作为奖金。随后,“芝士超人”“百万英雄”“百万赢家”等知识竞赛类直播纷纷跟进,前后不过几天的时间,掀起了全民直播答题游戏热潮。
直播答题是否成为新风口?《开心辞典》制片人刘正举表示看好,“新媒体终于拿起直播加互动的超强武器了,这是方向,如果电视台不招架,将很快走进报纸的死胡同。”但在这大流量的背后,其实并没有帮助形成全民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反而是展现了人们追求“一夜暴富”,高效率的功利心理。
答题模式过度功利化。以知识换金钱的答题方式表面上贴合了在泛娱乐化环境下的公众参与,但10秒的答题时间难以让用户进行思考与反应。同时作为“全民答题竞技”,涉及到的应该是大众化、普世化的知识,可题库中的不少题目相对“冷门”,类型庞杂,只有极少人能够通晓全部答案,大多数用户仅凭运气选择。益智答题类节目是为了促进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欲望同时提升社会文化认知力,而直播答题却赋予了更多跟抢红包、抽奖、买彩票等一样的“赌博”娱乐性。
直播答题与电视答题最大的不同也是在此,由于电视上答题者是极少数,公众更多是以一种围观答题进行参与,电视的线性传播让观众能够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接触并记忆,以达到文化启迪的作用。而电子技术使知识竞猜的门槛降低,由“围观”体验变成了主观直接体验,并以不断加码的巨额奖金吸引受众,诱惑力和影响力也就更大。
当知识成为可用价格量化时,知识本身的文化内涵就被冲击,而抱有不同目的的人就会出现恶性市场竞争。普通大众的“一夜暴富”心理在谋求更大商业利益者面前就小巫见大巫了。毕竟在这场游戏中获得更大利益的是平台和主持人、嘉宾等,多数用户都成为了流量的牺牲者。花椒《百万赢家》在1月6日,送出了132万元,但获得了400多万网友的参与,获客成本平均下来仅0.33元。而直播答题外挂、9.9元通关秘籍、答题辅助工具等迅速在淘宝上线,把一场新形态下的知识竞答活动变成市场恶性竞争的另一块“蛋糕”。
在新媒体冲击下,追求节目形式的创新和互动是好的,但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导向不能变,不能因为形式而变了味。“知识就是金钱”有一定的道理,可知识转换为金钱的方式,更应避免功利化。“金钱诉求大于文化诉求”显然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风气是不符的。
(作者为重庆大学学生)
标签: 直播答题;赢家;奖金;全民;功利;金钱;社会文化;纪委书记;生日聚会;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