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草率“送命题”,让创新费力不讨好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晓雨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6日 20:08:23

更多

“是时候展现你们的真正实力了,快来认一认你们的思修课老师,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临近期末,一道“认老师”的“态度题”惊现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思修课试卷中,题中7位老师的证件照一字排列,要求考生不仅得认出自己思修课老师,还必须在照片下填写正确名字。

zjrb2018010500005v01b002.jpg

  “是时候展现你们的真正实力了,快来认一认你们的思修课老师,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临近期末,一道“认老师”的“态度题”惊现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思修课试卷中,题中7位老师的证件照一字排列,要求考生不仅得认出自己思修课老师,还必须在照片下填写正确名字。

  “这简直就是送命题,一不小心就不及格了”“我可以把所有任课老师的名字叫出来,但是我被这个题搞懵了,因为我脸盲啊”“一首凉凉送给自己”……此题在该校官方微博上一经发出,便引来众多学生和网友的热议、围观。答对不给分、答错则可能挂科的评分标准,也让这道期末“态度题”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为这种新颖的题目点赞,有人则表示“出题老师也该考考试,看他们认识几个学生”。

  事实上,考试命题多元化、新颖化已逐渐成为高校命题的一大趋势,比起一板一眼、枯燥生硬的试卷,寓教于乐的考题更能体现考试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电子社区与网络生存》课的考核方式声明,只要上课全勤、完成作业、微博粉丝数过千或转发量过50即可免试;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科目考题则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作答,最好完美避开客观文学史知识”。类似的考核方式与该课程息息相关,没有任何毛病。

  反观此次的“网红考题”,对号入座、准确写出7位老师的姓名,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出考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但“答对不给分,答错扣41分”的评分标准,难逃以偏概全的嫌疑。更何况,期末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本学期学习情况、反馈老师的教学水平,“认老师”题目与课程关系不大,41分高占比也可能使考试的意义被虚焦至模糊不清。

  尽管此后该校教务处处长回应称期末考核将结合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认老师”考的是态度,并非一题“定生死”。出题老师事后也称“考题目的第一是测测同学们有没有认真上课,第二看看他们有没有留心周围的小事,培养他们注重细节的习惯。”但良好的初衷只有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学生才能从中真正受惠,学校的创新之举也才不至于成为费力不讨好、仅有噱头而无实际效果的徒劳行为。

  当然,考试命题既趋于多样化、更接地气,又能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考察学生,这并非易事。要想真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也不仅仅体现在期末考试的考题中。我们期待高校在期末考题中探索出更高效的方式和道路,也乐见高校考题中的创新思维,能够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助力高校教学探索全新的“打开方式”。

  (作者为西南科技大学学生)

微信图片_20180115151513.jpg

标签: 老师;考题;考试;学生;命题;态度;试卷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1669190387367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