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 撩拨了我们的心弦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彬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2日 16:17:58

更多

去年10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4年级学生宋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获得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据了解,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项大奖。今年1月5日,宋彪又获得了“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被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zjrb2018010500005v01b002.jpg

  去年10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4年级学生宋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获得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据了解,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项大奖。今年1月5日,宋彪又获得了“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被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据了解,宋彪是破格获此殊荣。

  一个19岁的技校生有如此的风采,确实让人有肃然起敬之感。这“敬意”有两层,第一层是敬其以风华正茂之年挥斥方遒,并通过纯粹的拼搏努力开凿人生上升之路,并在此过程中还能使得社会层面上某些固有程序和逻辑为其改变,这也让“上升路”增添了几分锐气;第二层是敬其拼搏努力的落脚点在“技能”这上面,而且还取得了跨越式的成果,这比落到“纯学术”和“纯理论”的点上更难得,体现的也是他由心生的执着,还有那不甘落寞和平凡的“理性冲动”。

  “19岁的技校生”和“副高职称”融为一体的现实,再在那两层“敬意”的酝酿下,便似春风掠心,撩拨了我们的心弦,留下的便是久违的触动。

  这名技校生以己之力使“真正的本领”在相应的领域回归于纯粹,成为关键的评判标准。年龄和资历等各种条条框框的因素都在给“本领”让步,也让出了相应思维意识和具体机制的灵活与进步,这不仅有为该技校生以后的职业化道路开了好头的个体意义,还有宣扬“唯实而不执拗”处事准则的社会意义。

  当然,我们还得意识到,现实能有如此的突破,所靠的除了青春的“意气”之外,更有着“工匠精神”这一灵魂支柱的支撑。现在的一个个奖项,都是曾经无数次尝试、学习、训练和琢磨所积累成的,这里面还有漫长时间的陪伴,不厌其烦的追求技术精度,对国际标准的执着追求和培养自己的肌肉记忆,磨练出准确的操作举动等。敬业、精益、专注等职业价值取向也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便打牢了“工匠基础”,以后的学习与创新也能如鱼得水。

  强劲有力的工匠精神在与个体的相依结合中,也能作为精神的源泉向外喷涌,影响并引导更多的人。因为这样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敬畏和热爱职业所产生的力量,让我们服气并向往,并产生了道德指引,敦促向工匠精神靠拢,进而转化为靠谱的行为表现。这也是对第一层“敬意”的深度延伸,与之呼应的便是美妙的心弦之声。

  以“工匠精神”为依托来突破人生防线的技校生,可不是个例。去年有新闻报道过的,光杭州就有两人,一个学汽修的技工学校小伙,在国内和国际大赛屡获大奖;获得杭州市政府80万元“人才购房补贴”,并在毕业后留校,成为学校最年轻教师;另一个是西湖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成了“炒茶王“,用匠心引领专业革新。而那位副高职称的职校生,也有了去德国学习一年的机会,对未来也更加自信,有把握。他们的存在对公众潜意识里那些评判技校生的“刻板印象”,进行了最猛烈的撞击,有一定矫正作用。这也算是为“技能”正名,让大家知道学“技能”也是有前景的,其有和其他任何方面对等的姿态。

  这类事件还传达出一个积极的现实讯息,那就是技校生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够打破莫须有的阻碍,进而和大学生一样,拥有广阔的舞台,未来存在更多的可能性,所驶向的方向也值得期待,可以尽情在人生路上“驰骋”,真正成为社会认可并尊敬的人才。这一切不是梦,而是可以触碰到的希望,不会轻易破碎,只会在一步步踏实的脚印中得以实现和升华。

  而且,这些职校生的优秀案例,只要利用得当,也能在现实中发挥“鲶鱼效应”和“样板作用”,搅活职业教育的那潭水,倒逼职业教育生态的规范,补上我们人才社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实短板。令职教在人们心中得以平等的存在,令学生选择“技能学习”是源于热爱和适合,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这些话现在听起来像“鸡汤”,但只要心存向上向好的希冀,“鸡汤”也能转化成驱动的力量。

  总结来说,撩拨我们心弦的是职校生那高歌猛进的“励志路”,是那路上所展现出来的“工匠精神”,还有他们所燃起的那份职业教育和职业人才未来可期的“希望”。现在,只求这样的撩拨不要轻易逝去,愿越来越多的人能留住“它”,激励着自我与社会。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微信图片_20180112152720.jpg

标签: 工匠;技校生;职称;学生;心弦;职业教育;大奖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125842824433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