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刷屏狂欢是一场媒介化仪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赵薇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6日 20:08:29
2018年新年伊始,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晒图刷屏占领。先是集体晒18岁照片,然后是某云音乐年度歌单等等。在更早的时候,以90后为标题的一系列文章也充斥着我们的眼球。
2018年新年伊始,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晒图刷屏占领。先是集体晒18岁照片,然后是某云音乐年度歌单等等。在更早的时候,以90后为标题的一系列文章也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似乎永远不缺席以某个特定时间节点为噱头制造网络狂欢的案例。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身份把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神圣仪式。”这样的网络刷屏狂欢并不一定是真的急于分享或者总结过去的一年,也不一定真的认为90年出生的人和89年出生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现代人参与这样的刷屏,能够使得我们共同经历一场媒介仪式。通过这样的仪式,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彼此确认身份,从而获得认同,建立社群关系。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刷屏狂欢中,分享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分享这个行为却带有仪式感,标志着一群人共同告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时空。
在人类学中,仪式是人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渡阶段、中间状态,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按照社会规范,表达情绪,抒发感情,辨识别人的行为和情绪。在现实社会中,成人典礼,开学仪式,结婚仪式,央视春节晚会等等都是典型的仪式。通过这些仪式完成时间的分隔,人获得仪式感,在心理上就从一个阶段走向了人生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媒介化生存。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尤其如此,依赖于各种媒介来获取关于世界的间接经验,保持与世界的联系。生活节奏加快之后,现实中的仪式可能被简化。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参加一次新年晚会来辞旧迎新,但是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利用一次刷屏狂欢完成某种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完成从旧的一年到新的一年的过渡,确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替代。在各种“节点”或者制造各种“节点”在社交媒体刷屏狂欢之下,就是在新媒体条件下迎合了青年人对于仪式感的心理需求。
在重要时间节点制造刷屏狂欢的营销手段利用了年轻人热爱新奇好玩事物的特点。但是,它最终成功流行却与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密不可分。随着媒体的个体化和移动化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与表达途径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长期沉溺于过度的自主选择,便会在不自觉中营造了一座座自我属性极强的“信息茧房”。人与人之间是隔离分散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陷入了一种“群体性孤独”。因此,以群体共同参与为基础的仪式,能够使得分散的人群建立某种心理层面上的社群关系,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刷屏狂欢正是媒介化生存状态中人们所制造的一场场便捷又盛大的仪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标签: 狂欢;仪式;社交媒体;制造;媒介;生存状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