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火车“停车等人”与“恪守规则”并不矛盾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彬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8日 07:42:58
这段时间, “火车能不能等人”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然而,昨天四川一辆动车真的停车“等人”了!1月14日下午5点25分左右,为抢救一位突发疾病的乘客,原本不停靠南充站的成都到达州的D5190动车,破例在南充短暂停留2分钟。
这段时间,“火车能不能等人”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然而,昨天四川一辆动车真的停车“等人”了!1月14日下午5点25分左右,为抢救一位突发疾病的乘客,原本不停靠南充站的成都到达州的D5190动车,破例在南充短暂停留2分钟。120救护车通过应急通道,和火车门对门将病人救走。
前一段时间的“女教师拦高铁”事件,当事人由于阻拦高铁开车,已经被依法处理,这也表明了对其行为的定性和态度。也带来了对“火车等人”和“规则意识”等方面的探讨,基本形成了一种“乘客应该恪守规则,火车不应该停车等人”的公众共识,而这共识本质上就是对相关群体合理利益和相关工作合理规范的最大维护。
这才刚过去不久,火车“停车等人”又来凑热闹了。疑问也就随之而来,既然火车是能等人的,是可以灵活应变的,那之前“女教师拦高铁”怎么就不能灵活一点呢?而且,这样的“停车等人”乍看起来也是在打公众共识的脸。这“停车等人”其实别有一番现实滋味,其与“女教师拦高铁”有本质不同,且与之前的公众共识并不冲突,与“恪守规则”并不矛盾,反而是一种迎合。
怎么说呢?“女教师拦高铁”被阻止,被批评,是她自己主观层面违背规则在先,且无特殊情况出现,那共识在这种状态下是有力量的。而这次火车“停车等人”事件,是客观的生命权在呼唤,这与主观犯错有较大的区分。再者,由于动车车次密度不是很大,破例短暂停留的这2分钟,不会对整个达成线上的动车时间造成影响。也就是说,群体利益和工作规范不仅没有受到干扰,反而还兼顾到了个体带有急迫性的生命权需求,公众共识得到了维护,留下的也是温暖的“灵活”。
无独有偶,在现实中,不仅有破例停车,还有破例加速。2017年12月1日,从青岛开往南宁的K1137次列车上,一个11个月大的女婴突发39度高烧。K1137次列车的列车长孙权紧急沟通,请求给予列车取消临时停车待避,加速开进,提前到站抢救病儿。经过协调,沿途至少有两列列车给K1137次让路,列车到站比以往提前了74分钟。由于抢救及时,女婴很快脱离危险。这一案例的主动性更强烈一些,但不变的仍然是对规则的“灵活守护”,而且,在理智的基础上,也守护了温情。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和多样性的,“规则”也是如此,得辩证看待,灵活应对,切忌“过度和盲目禁锢”和“无原则无底线的松弛”。在一般情况下,恪守原定的规则一点没毛病。且执行越规范、越严格,就越凸显对规则的尊重,对相应群体的尊重,对群体最大利益的现实保证。
可在特定情境下,客观状况发生改变,出现了值得让步的“利益点”,比如生命权、安全权等更根本、更高级也更急切的需求,那原定规则为个案做出适度改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前提得是能做到最大程度兼顾所谓“利益点”和相关群体的现实合理利益这两者,并平衡到位彼此关系,还得确保原有规则能保证的安全和规范等问题,在规则变动后,不受影响。
如此,表面上看是规则改变了,但实质上规则原有的核心没有变。原有的规范和效果保留了下来,并仅以纯粹的时间变化将对利益的保护“扩大化”了。这样的改变反而是对“生动”的诠释,不仅展示了托底的力量,更衍生出了人性的光环。说白了,这其实也是“恪守规则”的现实体现,让规则自身也变得更具灵魂,更有意义。
火车“停车等人”与“恪守规则”并不矛盾的道理也正在于这里。不过,在现实实践中,还是要警惕,要权衡,毕竟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微妙的,要真正实现不矛盾的理想状态,还需要一系列的客观而现实的规范。这考验着相关方对规则的科学合理把握,对突现“利益点”的正确认识和具体兼顾方法,还需用心待之,马虎不得。总之,在敬畏规则中,在敬畏值得让步的“利益点”中,在敬畏相关群体的正当利益中,融会贯通,砥砺前行,让规则在追求人性化的过程中,充满温暖,亦不失基本的“尊严”。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标签: 停车;列车;相关群体;共识;生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