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坏人变老是一种被利用的泛滥化情绪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君霞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8日 22:42:47

更多

16日,一则《坏人变老了!在上海某公交车上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妈妈派出所奋起反击!“老人,儿童,暴打,公愤,警察,母亲,复仇,血腥… … ”帖子里添加了不少吸引网民关注的热词要素.在很短的时间里,许多人义愤填膺,评论转发。

zjrb2018010500005v01b002.jpg

  16日,一则《坏人变老了!在上海某公交车上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妈妈派出所奋起反击!》的帖子在网上炸开了锅。“老人,儿童,暴打,公愤,警察,母亲,复仇,血腥……”帖子里添加了不少吸引网民关注的热词要素.在很短的时间里,许多人义愤填膺,评论转发。17日,警方公布调查结果:犯罪嫌疑人江某出于在朋友圈内博人眼球、引发关注的目的,杜撰并编发了8岁小学生坐公交车被暴打受重伤的虚假信息,帖文内容纯属子虚乌有。江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悔不已。

  如今,虚假信息泛滥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弊病。在人人皆是自媒体的网络环境中,实现了个体的有效发声,体现了公众的个人意志,但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复杂性,某些人便对各种虚假信息、谣言四处传播。

  这是一个公众情绪泛滥的时代,对恶进行无限放大抨击,对善进行称赞和正能量的传递。人们对于“恶”的关注往往大于对于“善”的关注,人人都有一种“嫉恶如仇”的心理,所以当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件一出现在网络上,便会被各种转发、评论。怀疑信息真假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现象不断上演。

  “恶心”“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这种人不如死了算了”……公众对于恶的抨击在网络上就会演变成大规模的声讨和言语攻击,甚至会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对其隐私进行侵犯,语言暴力上升为“人身攻击”。

  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嫉恶如仇”、情绪泛滥,不少想博人眼球、引发关注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便会利用公众的心理,进行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而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不引起公众的怀疑呢,选择各种被固化和标签化的人群和事件进行传播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以“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妈妈派出所奋起反抗”这一则虚假新闻来说,在这种语境描述下,强化了“妈妈”这一词给孩子的保护和疼爱,“孩子”还是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而“老人”俨然已经不属于弱势群体了,公众便认同了“坏人变老”这一个标签和印象。“老人”这一标签在该事件中的强化与之前的新闻报道有关,老人倒地被扶反倒讹钱,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位导致被老人一阵狂骂……在这些信息的连番轰炸下,老人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坏人变老”、“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等多个词语近几年来经常出现在社交网络上。

  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中,如何理智发声已经成为当下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需要公众打破信息的判断的盲区,把握赞扬和抨击的度。

  (作者为重庆大学学生)   

微信图片_20180115151513.jpg

标签: 老人;妈妈;眼球;老头;弱势群体;抨击;派出所;泛滥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1878788107897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