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的“冰花男孩”寄宿,是公益的责任与荣耀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21日 20:08:59
“冰花男孩”王福满在北京圆梦的时候,马云在三亚向应邀参加“马云乡村教师奖”活动的70多位企业家宣布,继“乡村教育计划” “乡村校长计划”之后,再添脱贫教育的“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 。
“冰花男孩”王福满在北京圆梦的时候,马云在三亚向应邀参加“马云乡村教师奖”活动的70多位企业家宣布,继“乡村教育计划”“乡村校长计划”之后,再添脱贫教育的“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
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多好,不在于有多少很牛的大学和中学,而在于我们最差的学校到底有多差。最差的学校改变了,国家才会有机会改变。而这无疑是指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
有统计显示,在14个国家级特困连片地区的708个贫困县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近5万所。而在全国,农村小学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5.4公里,农村初中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17.5公里,很多学生每天上学往返时间为四五个小时。这还是2016年的全国平均数值。
这是一种因贫而致的恶性循环。办学条件越差,教育效果和质量就自然难以提高。教师越不安心,学生越不用心。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必须从提高乡村的教育条件入手,让更多的“冰花男孩”不把时间奔波在来回十几、几十公里的山路上,不让幼小的身躯奔逐在冰天雪地之中。
一个“冰花男孩”好帮,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儿童难助。乡村教育缺的不只是钱,而是举公益之力的热心。
前30多年,政府和社会投入各方面的力量,乡村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希望小学”四处开花。然而随着乡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很多旧的“希望小学”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布局,并校、寄宿制的“新希望学校”,已经成为乡村教育发展无法逾越的一道门槛。
“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失去未来竞争的能力。精准扶贫首先要从教育、医疗入手。七八岁的孩子,如果第一天在教育上不公平,那将永远没有机会。”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此后又先后发布了“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和“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助理教育扶贫。
“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就是将贫困乡村里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合并,形成有规模、成气候的教学条件和氛围——有专门的校车周一将孩子送到学校、周五接到家中;有农村留守妇女成为领着薪水照顾学生生活的专业管理员;有并校之后能够带给孩子新希望的新校舍;有更加安心尽责的乡村教师与校长……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何通过公益的形式、唤起社会的力量,一起将几百万“冰花男孩”的梦想变成现实,这需要凝聚社会的力量。“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是对社会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教育领域的一次精准呼唤。“只有乡村教育强了,教育才真正强;只有农村发生变化了,中国才真正发生变化。”
与慈善的给予不同,涉及全国乡村教育全面“转型升级”的教育脱贫,是靠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无法实现的。它需要通过公益的形式,唤醒更多企业家的责任与良知,唤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
当所有的“冰花男孩”都能像王福满一样得到全社会呵护、当这个时代不再有一个孩子必须每天在冰天雪地里来回步行十几甚至几十公里才能坐到课桌上的时候,中国教育、中国的企业家,才会有真正的荣耀。乡村教育强,中国教育才是真的强。
标签: 乡村教育;乡村;冰花;男孩;教育;脱贫;企业家;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