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潮赛】高校改名,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窠臼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郭振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24日 08:28:22

更多

近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高校改名这一话题再次火爆网络。据统计,在2008到2015年这六年时间,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 。

微信图片_20180123172629.jpg

  近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高校改名这一话题再次火爆网络。

  近年来,高校改名的新闻屡屡引起社会热议。几乎每年年初,网络上都会有关于高校更名的讨论,话题的争议性往往导致结论的“非黑即白”。可是在这件事上,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都不太妥当。看待高校改名要理性,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栅栏。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国高校便掀起改名风潮,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据统计,在2008到2015年这六年时间,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过去的20年里,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校名更改的过程中,区域由市到省,再到“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类型由“专科学校”到“学院”,最终改为“大学”,层次越来越高,地域范围越来越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更名史就是半部该校发展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由独立学院变为民办本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原有校名逐渐与其发展现状不匹配。这种情况下经教育部批准,更改校名可以理解。再加上高校之间竞争激烈,一个更加“信达雅”的校名对知名度提升很有帮助,甚至可以吸引更优质的生源与师资,进而促进学校发展。而在现实中,有许多实力较强的高校由于名字不够响亮而知名度较低,甚至影响学校发展。在切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在合乎规定的前提下,高校为自身发展而改名并没有错。

  另一方面,高校改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学校嫌贫爱富,认为“农业”“煤炭”“铁路”等字眼太过土气,非要改为“科技”“理工”等词语,企图借此给让学校更有“现代气息”。有些学校画蛇添足,本无改名之必要,却为招牌更响亮、更吸引人而频频改名。有些高校攀龙附凤,借改名之故攀高枝,故意隐瞒出身,迷惑误导考生与家长。其实这些在现实中都有所体现,有些学校弄巧成拙,绞尽脑汁想出的新校名不但没有提高学校知名度,反而更不利于大众对该学校的了解。

  高校频繁改名本质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风气,这种风气必将影响学校健康发展。如果自身水平有限,校名再响亮也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钻研学术才能赢得社会认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个学院一个分校,却能得到全世界认可。高校水平绝不取决于名字的好听,一个重视广告宣传甚过学科发展的学校注定难以成功。

  改名其实是后发高校发展的必经过程,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会有许多高校改名。我们要理性看待,理智分析,没必要为其高歌,更没必要将其妖魔化,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可。因为这世界上不只黑白这两种颜色。

  (作者为重庆大学学生)

标签: 高校;改名;校名;学校;高校改名;发展;知名度;发展规划;火爆网络;教育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236462369263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