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锐评丨《一个人的课堂》和寄宿学校,谁能帮助“冰花男孩”?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23日 15:14:00

更多

不管外界给予了多少关注,也不管舆论讨论得多么热烈,如果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的话,热闹过后,“冰花男孩”还是要一如既往地面对老问题——每天单程步行4.5公里上学。

92ec9811-d6a8-4eb5-8e90-7046c5a6dae0.jpg

  眼下,“冰花男孩”王福满正和他的爸爸、姐姐一道,热热闹闹地进行他们的北京之行。然而,在爸爸王刚奎的心里,还有一件事情一直放不下。他告诉记者,眼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姐弟俩找到一所提供食宿的学校,这样他就可以安心上班,不用来回奔波。

  不管外界给予了多少关注,也不管舆论讨论得多么热烈,如果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的话,热闹过后,“冰花男孩”还是要一如既往地面对老问题——每天单程步行4.5公里上学。而且“冰花男孩”不只他一个。在他的同班同学里面,有人家里比他更远,单程就要走两个多小时。放眼全国,这个问题也相当普遍。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对十个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平均距离为5.4公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7.47公里。可见,“冰花男孩”的上学路程,其实还低于全国农村小学生的平均水平。

  上学为什么这么远呢?《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也提供了数据。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幅度为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幅度为60%。农村初中减少1.06万个,减少幅度为25%。以往几乎每个村都开办的小学,几乎每个乡镇都开办的初中,如今很多都已经被撤并。

  那么,这些小学和初中为什么要大规模撤并呢?眼下正在上映的一部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从一个侧面提供了答案。电影里那所偏远山区的乡村小学,鼎盛时期师生一度高达几百人。但随着农村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学生转学日渐增多,学校也变得越来越落寞,最终只剩下一位代课老师和一名小学生。

  在电影里,这位代课老师怀着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深沉爱心,克服了极端艰苦的教学条件,也抵挡了进城务工的高薪诱惑,坚持把这名小学生教到小学毕业,并把他托付给初中老师。但在现实中,光靠老师的情怀显然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生源减少、教学资源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比较差以及教师队伍不断流失,很多像《一个人的课堂》里面这样的乡村学校,最终都难逃被撤并的命运。千千万万的“冰花男孩、冰花女孩”,不得不走上漫漫求学路。

  “一个人的课堂、一个人的学校”要在现实中坚守下去,难免要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那么,“冰花男孩”爸爸的心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这样的解决办法又是否可行呢?

  按照现有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如果要让孩子们免受上学来回奔波之苦,那意味着有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就读寄宿学校。如果兴办大量中小学寄宿学校,其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也显而易见。从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看,很多中小学都不具备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也缺乏相应的生活管理人员编制。无论是增加生活设施,还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工作、生活管理、食品安全和治安工作一肩挑,现实难度都不小。寄宿学生一旦生病,或者发生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任务和承担责任都更加重大。低龄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日常照料,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学生过早就读寄宿学校,很容易切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情纽带,使孩子们过早失去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寄宿学校往往实施封闭式教学,切断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不利于教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很多农村孩子,尤其是对于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来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最显著的短板并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父母不在身边所导致的亲情缺失,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过早安排孩子就读寄宿学校,无异于人为剥夺了他们本该享受的家庭生活和亲人关爱,应该慎之又慎。

  无论是“一个人的课堂”还是寄宿学校,看来都不是解决“冰花男孩”实际困难的最完美办法。然而,听任“冰花男孩、冰花女孩”们每天跋山涉水,走在艰辛的漫漫求学路上而无所作为则更不可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受教育权益应该优先保障,政府部门、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负起各自的责任,寻找解决的办法。

  (原标题《<一个人的课堂>和寄宿学校,谁能帮助“冰花男孩”?》,原作者封寿炎。编辑 钱振霄)

标签: 冰花;男孩;寄宿学校;学校;爸爸;课堂;上学;孩子;农村小学生;代课老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