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暖评丨董老师的“金句”,价值何在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戎国强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3月07日 07:07:51

更多

董老师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老师这样的“教育资源”还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timg23V4J2UL.jpg

  又一位老师成“网红”。北京青年报报道说,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老师董桂菊,因为点评作业的“金句”而走红网络。董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上课,学生首先要喜欢你,然后会喜欢上这门课。这就包括作业批改的环节,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魅力。”这表明董老师是在专业教学中加入了精神交流的因素,把教学提升为“教育”。所谓“网红”与“金句”都是表层的东西,对人的关注,才是董老师这样做的价值所在。

  在读到关于董老师的报道之前,读到一位财经作家的一篇演讲,他把教师列为将来要被机器取代的职业之一。如果是指职业技能培训,这个预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网上的公开课其实已经取代了传统学校的一部分功能。根据目前机器人工业的发展趋势,需要人来掌握和实施的诸多技能,将来会直接由机器人来取代,至少有一部分技能培训和传授,还需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授、继承了。

  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劳动力训练,而是“育人”,满足人的自我完善的需求,满足人成其为人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情感的、审美的、人的气质与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董老师的学生仅仅是需要一些谋生的能力就够了,又何必互相传看董老师的批改?又何必羡慕别的同学从董老师那里得到了“金句”?“言为心声”,他们是想从董老师的批改中更多地了解他们所喜欢的老师,阅读董老师的批改,也是与董老师交流的一种途径。但是像董老师那样做的老师,估计在高校还不多。

  董老师去年所教学生130个人左右,每隔10天交一次作业,一学期有6至7次作业,一个学生的作业批改时间是8至10分钟。按8分钟算,交一次作业董老师需要用17个小时来批改。按8小时工作制,需要用两个工作日多一点的时间来批改。这个学期学生人数增加到了400人,批改一次作业的时间增加到将近7个工作日。而这样的脑力活动一天之内如能持续4小时,强度已经是很高了。这样一量化,还有多少人愿意为当一个董老师那样的网红付出这样的代价?同时也让人担心:董老师如何撑过这个学期?

  也许该校这个专业缺老师?董老师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老师这样的“教育资源”还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具有董老师那样的专业水准的老师不一定难找,董老师的难得之处,是她与学生的精神交流。一般认为,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没有多少情感的、精神的因素,师生之间在专业教学中也不需要多少内心世界的交流。但是董老师告诉我们,这是误会、误解。

  教育界外面的人误会、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的管理者也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交流是可有可无的。董老师从学校获得的嘉奖是教学奖,校方是否认可董老师的做法在育人方面的价值,报道中看不出来。

标签: 老师;学生;教学;交流;上课;学期;精神交流;农业大学;点评;机器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3/W0201803072449703141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