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锐评丨故宫石头事小 游客文明体大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程永高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02日 23:21:10

更多

就让我们用善意的批评,来促进这名游客和故宫改进。

  轻轻的我来了,可我不愿意轻轻地走,抠下你几块小物件,揣在包里走天涯。五一期间,一名游客游览故宫博物院时,顺手抠了点故宫御花园石子带走留念。更尴尬的是,这名游客事后还沾沾自喜,将故宫地面的石子画及手中几块石头照片发布到网上炫耀。

  要说几块不是文物的小石头,也不算什么大事,可一细想,此事又绝非无关紧要的小事。其背后折射的游客不文明问题可谓由来已久,涉及面广,焦点新闻一波接一波。所以,游客故宫抠石子不能等闲视之,涉事各方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而要见微知著。该劝诫的劝诫,该完善防范措施就完善,游客也应认真反思,推己及人,将文明游览真正落实到实处。

  身在故宫,理应对这里一切文物、建筑保持敬畏和爱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故宫工作人员说了,抠走的石子并非文物,而且大部分石子用水泥粘结牢固,并不容易抠下。退一步讲,排除故宫轻描淡写、推卸管理责任的原因,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是的,石子不算文物,也没丢几颗,定期还有人保养补齐。可是,这里毕竟是故宫,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承载体,它是价值连城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砖,亦是无可代替。更何况,故宫每年有1600万的游客,如果都你抠我抠大家抠,那故宫又将以何面目示人?

  举个最简单例子,故宫御花园的石子画,一个游客抠几块小石头,十个百个游客人人抠几块,这幅石子画基本就毁了。另一方面,这次游客随手扣走几块石子觉得没什么,反正当时没人管,事后也没人管,要是下次十名百名游客看上哪件文物了,你一手我一脚,卸它十块八块物件下来,时间一长,故宫还能有个全须全尾吗?

  故宫是万千国人心中宠爱,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网上网下成为焦点。“这些是什么石头,是否有历史价值?游人是否涉嫌破坏文物?如果是普通石头,是不是属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扣石头微博在网上传播后,很快有众多网友愤愤不平。对这种热枕的关爱,故宫方面应该珍惜,并作为不断完善故宫管理、弘扬故宫文化的动力。近年来,从雍正批示到故宫娃娃再到“最萌护卫队”,故宫每一次都能成为舆论焦点,无数实践证明,善待广大网友的关心,并积极回应,故宫就能更火。所以,这次故宫还是老老实实发布事实真相,对疏忽之处认个错,并完善保护措施。比如多树几个提醒牌子,多装几个摄像头,对游客喜欢的小物件,不妨推出高仿版纪念品售卖等等。

  轻轻的我走了,除了记忆什么都不带,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持续井喷,游客的素质也正在快速提升,积极保护景点资源、爱护旅游环境,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然而,终究还是有极个别游客不走心,喜欢来个“某某到此一游”、摘花折叶之类。应该说,游客过去的不文明行为,一次次新闻舆论监督,是各方改进的重要倒逼动力。这次也不例外,就让我们用善意的批评,来促进这名游客和故宫改进。

标签: 游客;石子;御花园;文物;文明行为;石头;物件;天涯;故宫;摄像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5/W0201805025950585379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