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的不只是水果 还有法律意识和良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逯海涛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21日 02:00:27
毕竟食品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问题,不管是监管者还是被监管者,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安然脱身。
整箱整箱的烂水果从果品批发市场流出,被低价卖给了茶楼、酒店和冷饮店,最后变成了一盘盘鲜亮的果盘、一杯杯爽口的果汁……而这些已经开始腐烂的水果本来是应该销毁掉的。日前,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曝出的内幕让人震惊。
整个流程不是私下交易,而是堂而皇之走着正规流程:不仅有商户的成交单,还需要市场的营业员签字,上面还装模作样地写着“处理,不可食用”,营业员如果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签字的话,还可以找组长把关,当然组长的意见是一律签字放行。
水果烂了不可怕,怕的是良心也跟着烂了。报料者说,自己之所以“反水”,就是因为良心上过不去。他明白自己在成交单上签字意味着什么,那不是一个简单的过场,而是沉甸甸的法律责任,作为经手人,将来出了任何事情肯定要承担后果的,所以他宁可辞职也不想签这个字。那么这个批发市场各个环节的其他人呢?他们的良心有没有一点点的不适感?他们是否明白在成交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意味着什么?
从新闻里看,上至市场负责人,下至营业员,一直到经营户,他们早就对烂水果的流向心知肚明,并且认为这没什么不妥。“我们已经在成交单上注明了不可食用,就已经尽到了提醒的义务。”市场负责人的表态意味着,市场方面已经作了提醒,尽到了义务。没错,是在成交单上注明了,但是请问消费者能看到这个成交单吗?他们把这些烂水果吃进肚子的时候,会有人来提醒吗?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将来出了问题自然就推脱责任。
做买卖要凭良心。当自我约束失灵的时候,市场监管部门就应该及时出手,查处纠正,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就像之前曝出的N起食品安全事件一样,这次发现问题的并不是相关监管部门。然而,这个市场如此操作已经好几年了。自己辖区里这么大规模的市场,长期将本应销毁的烂水果卖向社会,相关监管部门对此竟然毫不知情,这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市场方面卖烂水果并没有偷偷摸摸,并且还留有台账,只要在日常监管中查得勤一点、问得细一点,想必不用等到内部人员举报、媒体曝光就已经把问题解决掉了,而不是等到媒体带着证据找上门来,只能尴尬地表示“我们要先调查调查”。
每个人都应记着,法律的底线不是柔性的、可有可无的。守住这个底线,不仅仅靠商户自觉合法经营,更要靠监管者守土有责、积极履职、不辱使命才行。食品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问题,不管是监管者还是被监管者,没有谁可以法置身事外、安然脱身。
标签: 水果;果品批发市场;冷饮;茶楼;监管者;良心;酒店;果盘;商户;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