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丨每个“官”微的背后,都应有一群“调皮”的小编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李羽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27日 17:08:13
“调皮”的小编不应该只存在于新华社,每一个“官”微都需要重视新媒体建设,在“互联网+”的实践中发足狂奔。
5月26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招聘推送,面向社会招募新媒体编辑、新媒体创意和营销总监。有趣的是,这则推送在保持招聘信息清晰明了的同时,全篇充斥着年轻的气息,让我这个90后顿生亲近感:“别说话,报名!”“错过了真的很亏!”“常规操作”等流行语让人会心一笑,小编们在评论区更是盛产“高赞回复”。从评论区互动的氛围和网友们留言的内容来看,新华社的“小调皮”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新华社小编的“调皮”并不是偶然为之,“调皮”的背后,是新华社在新媒体方面的“年轻化”以及对增强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尝试,也是这个国家通讯社对于过去所呈现出的“严肃认真”的刻板印象的突破。
有一位网友在新华社的招聘推送下方这样留言:“就爱看小编在评论区回复”。虽是一人之见,但折射的却是大部分受众的心态,即关注新闻,更关注评论区的留言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对于一条微信推送而言,正文和评论都是产出内容的重要阵地。“新华社”作为一个媒体公众号,这两个阵地都需要把握好,而且需要与受众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不能让评论区被不恰当的观点所“攻陷”,只有正文和评论区“两手抓”,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通讯社,在新媒体建设中自然要与时俱进,不能脱节。用户阅读一条推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有用”或者“有趣”。如果把推送内容做成严肃死板的新闻播报,其本身具备价值,但是吸引受众的能力不强,很有可能成为用户手指一点一划之下的牺牲品。因此,过去严肃死板的风格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需要,新华社需要在业务上更强大,在风格上更“年轻”。
很显然,新华社做到了。从2017年在“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这条国际新闻的评论区巧“怼”网友,到如今在招聘推送的评论区和网友和谐互动,用热词、玩新梗,新华社小编们用幽默轻松的语言让看新闻的受众展颜一笑,用调皮与严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从严肃到活泼、从死板到有趣的巨大转变也可以吸引更多对新媒体建设有经验、有兴趣的人才前来应聘,在一个新鲜、好玩的国社新媒体形象之下,受众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传播活动之中。
应当看到的是,“玩转新媒体”,是“互联网+”最接地气也最有目共睹的体现形式之一,新华社并不是个例。早在2016年,共青团中央就已经从双微阵地开始突飞猛进,从知乎到B站,从抖音到快手,“团团”的可爱形象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共青团中央还时刻关注时事热点,在微信公众号上主打轻松愉快的言论基调,不断创造热门话题。《大学禁止女生穿短裙去图书馆,到底合不合适》《熊孩子猛推孕妇: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替你教育他!》等文章的爆火,更是让“团团”成功晋升“网红团”,受到各方欢迎。
在自媒体空前活跃的当下,从新华社、“网红”共青团中央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级媒体和机关在新媒体建设上展现出的活力,这对于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或基层社会团体的新媒体建设都具有借鉴意义,新媒体建设需要人才的输送和更新,地方新媒体建设更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
新媒体建设不仅仅是开设官方账号、偶尔放九张图片那样简单,更新频率、内容生产、运营策划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诸如《温暖的弦》《谈判官》这些曾饱受争议的电视剧的官方微博都可以有30到40万以上的粉丝,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如工会的双微拥有更庞大的受众数量,凭什么就成不了微博大号、做不了爆款文章、做不了“10万+”呢?“调皮”的小编不应该只存在于新华社,每一个“官”微都需要重视新媒体建设,在“互联网+”的实践中发足狂奔。
标签: 受众;官方;地方政府部门;流行语;传播效果;营销总监;亲近感;通讯社;常规操作;高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