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这个毒瘤,要靠市场治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魏英杰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6月29日 07:40:56
多年来,企业骗补就像无孔不入的毒瘤,与财政补助相伴而生,要铲除这个弊端,除了加大监督力度和法律惩罚,还要把问题更多地交还给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去催生企业动力,提高创新研发积极性。
近日,以农机制造起家的山东常林机械集团破产重组一案,引起了舆论关注。这家企业去年7月就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为何此时引发热议?原来,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这家企业从2010年至2015年累计获得国家专款资助达15亿元,而据企业员工披露,其一款液压泵是将日本产品的油漆涂掉换上自己的标牌。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该企业显然涉嫌骗取国家巨额补贴。这种骗补手段极为恶劣,不禁让人想起曾经沸沸扬扬的“汉芯事件”。发生于2003年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当事人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根本就没有研发出任何芯片,而是将从美国买来的芯片雇民工用砂纸磨掉原标志,印上“汉芯”标志,从而借此轻松骗取上亿元科研基金。山东常林的造假行为手法如出一辙,堪称“汉芯式”造假,而且其骗取的国家补贴数额更大。
要不是山东常林陷入困境,申请破产重组,其骗补的内幕说不准还被捂得紧紧的,甚至还可能继续申请和获得补贴。更要看到的是,这家企业申请国家补贴并不是一次性申请的,而是在多年时间里,通过十几个项目分别获取。也就是说,如果在项目审批、结题验收时加强把关,哪怕是到企业去认真调研,有关部门恐怕也不会被骗得团团转。
这个事例,彻底暴露了针对企业研发的财政补贴的监督是多么不足与滞后。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看到有相关部门就此介入调查和问责。这或许正是企业骗补现象猖獗的一个深层原因。
类似问题,可资比较的是针对企业的新能源车补贴的“沦陷”。从2009年起到2017年,据统计,国内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累计高达2000亿元。一开始,只要是续航里程15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4.5万元,地方政府等额补贴,一辆车加起来就至少有9万元补贴(不含其他特殊补贴)。
其结果,非但没有换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的长足进步,反倒引来了不少骗补的“苍蝇”。有些企业以次充好,用品质低劣的产品骗取补贴,导致补贴比造车成本还多不少,还有些企业成立子公司,左手倒右手,自产自销,骗取补贴。而在客车制造领域,为了尽可能多地拿到补贴,有些厂家干脆让客车、公交车在路上空跑,以满足获取补贴的条件。
可悲的是,尽管从财政获得巨额补贴,许多车企仍然陷入亏损困境。这一点也和山东常林非常相似。据评估,山东常林及旗下公司资产总额为44.29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66.93亿元。由此可见,财政补贴这种措施和手段对企业的正面效应当重估,这么做往往既不能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也无助于企业长远发展。就像人一样,企业有财政补贴作为支撑,就很难有积极性去面对市场竞争,贴近用户需求,研发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
多年来,企业骗补就像无孔不入的毒瘤,与财政补助相伴而生,要铲除这个弊端,除了加大监督力度和法律惩罚,还要把问题更多地交还给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去催生企业动力,提高创新研发积极性。骗补这个病,还真要靠市场治。
标签: 常林;破产重组;补贴;研发;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财政补贴;国家补贴;企业员工;液压泵;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