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暖评|垃圾车后座上的童年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玉宝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07日 13:43:36

更多

我们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但静静的陪伴也很好。

1.jpg

  暑期的孩子,有三波潮流。一种,不是在“暑期游”就是在去往“暑期游”的路上;一种,不是流连在父母务工的城市就是在由乡村到城市的路上;还有一种,留守乡村,与知了相伴,度过静安的夏季。

  好几个早晨,当跨过单位大门的时候,总会凑巧地看到一个孩子,坐在一辆小型环卫电动车的后座上。人群拥挤,这辆环卫车或快或慢,那柔弱的身躯紧紧靠在存放垃圾的箱体上忽前忽后。倏忽之间,孩子的脸庞就落入了我的眼帘,有时还隐约听到他嘴里哼着歌曲。而坐在他前面那位穿着环卫服的家长,已难辨身份,只余背影。这应该是一位想与孩子暑期团聚又无法为他提供更好条件的家长。

  这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现实。在许多城市孩子争向奔往国外“暑期游”的热潮中,或许有人会感到惋惜。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可以在暑假看一看父母,与父母片刻依偎,看一看这繁华城市,谁又知这垃圾车后座上的童年就一定不快乐?

  这让我想起,很多时候,环境影响人的心态,心态又会影响人的行为。当城市家庭为极少数顶级教育资源而陷入过度的“强强对抗”时,我们或许遗忘了真实的世界:别说这个世界,就单说中国,还有多少孩子,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是否过度激化了教育竞争?而当“只有我的儿子没出过国”成为一种激烈的映射,我们到底给予孩子的是真正的教育,还是已陷入了形式的窠臼,抑或只是以大把撒钱的方式“豁免”了对孩子的陪伴?与那种不切实际的攀比与追逐相比,我反倒有一丝感觉:垃圾车后座上的爱与亲情更真实。

  当然,还有很多真正的教育“天使”,他们没有忘记那些被“暑期游”落下的孩子。今天就有一条新闻说,在7月底,中央音乐学院的几位知名音乐家走进遂昌,对20多位来自全县各地的山里孩子进行10天的封闭式培训。8月7日开始,孩子们与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演奏家到遂昌4个乡镇进行巡演。这些山里的留守娃,同样可以演绎不一样的精彩,接触到顶尖的素质教育,令人欣慰。

  而在这个暑假,杭州东城农贸市场里的一幕也令人心动。一位64岁的老人连续五年免费为十几位摊主子女开设“英语课堂”。这一幕幕,让我们看到了爱,看到了教育的宗旨,看到教育使者对教育公正的有力坚守。

  我们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但静静地陪伴也很好。

  我们不乐见各种补习,但在遂昌的山里,在杭州的菜场,这样的教育反哺式“补习”却值得点赞。

  如果有条件,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孩子去看世界,但希望世界在接纳这些孩子的时候,也能回眸去看看那遥远山里的角落,那些城市旮旯里的“候鸟”们。

  爱因斯坦说,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这样的教育里面,一定少不了“爱”的人格的形成。但愿,从今天起,社会就将此在孩子们的心里烙下。

标签: 孩子;暑期游;留守;父母;教育;乡村;环卫;务工;垃圾车;后座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8/W0201808074876022377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