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锐评丨“蝗虫式”围标:要堵更要严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09日 23:50:40

更多

治理这一“病症”,要堵,更要严。一方面,加快完善《招标投标法》,转变招标方“低价中标”的理念,并加大对围标、串标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让这些企业一朝失信就寸步难行。

微信图片_20180909184817.jpg

  聚集企业“垄断”项目招标,转手最高可获利几千万。这不是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现实——也许你家对面的建筑,就是这一模式下的产物。自去年以来,全国多地严打串通投标犯罪,有的地区半年间便侦破案件100余起,项目标的金额超过66亿元。消息一出,舆论再次哗然。

  但这并非新鲜事。翻看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围标、串标、陪标等已不止一次引发公众讨伐,但却始终难以根除,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叫屈“不围没标拿”,为何?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是根源所在。

  目前,国内的招投标方式大致有政府采购、中央投资、工程招标、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四种。这些方式针对不同的招投标主体,提供不同的竞标方式,可谓是用心良苦了。但方法再好,也看如何落地。现实中,一些招标主体或没有深入研究,或为了自身操作便利,将这一方式简单地理解成“低价中标”。而一些部门因信息不对称,或自身疏忽等原因,对参与投标的企业没有监管到位,这些都无形中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围标,表面上利润丰厚,但实际上成本、风险等都不低。在得标之前,既要包揽其他企业投标的各项费用,还要给参与投标的企业分红,中间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企业要被罚款,甚至企业家都有可能坐牢。而在得标之后,如不能将标高价卖出,那亏损显而易见;即便卖出了,一旦工程出现了问题,企业也难以逃脱干系。

  “坑”如此多,为何仍有企业想跳呢?“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些企业“不围没标拿”的认知,就源于此。在它们看来,与别的企业竞争,本身也许就没有任何优势,而如果跟随围标企业,不用努力就可以轻松拿钱,何乐为不为呢?

  细究这一现象,与企业诚信体系不健全、犯罪成本太低可谓是息息有关。虽然近年来我国诚信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而这些“鱼”游走在法律边缘,即便犯了法,最严重的刑罚也只是3年有期徒刑,这与动辄上千万的利润相比,警示作用甚微。

  但没管好并不代表管不好。如果放任这一现象泛滥,不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农民工欠薪、“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并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尝试以“电子招标投标”的形式,来堵住制度的漏洞。虽然至今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但对于一些宁愿“以自由换利润”的企业而言,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治理这一“病症”,要堵,更要严。一方面,加快完善《招标投标法》,转变招标方“低价中标”的理念,并加大对围标、串标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让这些企业一朝失信就寸步难行。唯有如此,“蝗虫式”围标才可能真正退出江湖。

标签: 投标;侦破案件;严打;何乐;招标投标法;诚信体系;电视剧;场景;垄断;不围没标拿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9/W0201809096800962301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