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开跑车家长被踢出群,教室里的孩子谁出了局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刘雪松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10月09日 17:26:46

更多

怎么把家长踢出去的,怎么请回来。孩子教育,想要的尊重、包容、平等,其实就在这个家长群里。而不是在那个被家长和老师刻意粉饰、虚拟了现实的课堂上。

  杭州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前几天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被其他家长在校门口看到了。当晚,老师在家长群里,与这位开跑车的家长霍先生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XXX的家长您好,最近有家长反应(映)说你开跑车接送孩子这样不太好。

  家长:您好,老师,怎么了?

  老师:会引起孩子们的攀比心理,这样不利于教育。这样确实不妥,再有钱也要低调一些呀。是啊,不就是送个孩子嘛,普通点的车也行啊。反正你们也不差钱。

  家长: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啊,钱是我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对?如果开跑车就攀比,那是不是你们孩子脆弱了?另外,我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霍先生被踢出了家长群。

  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真新闻,是因为不敢相信还有这么低水平的老师——不是因为对话中有错别字,而是因为处理财富差异之间的家长关系时,那种对合法拥有并享受物质生活权利的家长,那种简单粗暴的不容商量口吻,以及踢人出群的法治水平。

  有的人开跑车、有的人开普车,有的人骑车、有的人走路。人生而平等,但财富未必平等。富而不摆谱,平而不自卑。这是从小应该教给孩子最简单的道理。然而,本来有一堂人生最好的课摆在老师和家长面前,他们却回避了——以富爸爸反正不差钱为理由,要求对方买一辆跟别的家庭差不多的普通车,来让所有的孩子看不到社会生活的现实,谓之避免“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

  这不是仇富,却是赤裸裸的歧视。一辆跑车,孩子们还没羡慕,大人们却在那儿嫉妒了。这说明,孩子不脆弱,脆弱的是家长。富人没任性,任性的是粗鄙的观念与落后的教育方式。

  相关新闻的背景介绍,开法拉利的家长,是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高管,年入400万元,他本人是一位跑车控,坐驾是一辆“法拉利488”。家长觉得是干净收入带来的正常生活享受,跑车就是自己的代步工具,很正常。但老师和别的家长则觉得,你开这辆车送孩子就是不低调。他们自己心理失衡了,于是担心孩子的心理也会失衡,希望富爸爸以降低生活标准来填充自己心里缺失的那一块。最终以教育的名义、孩子的名义,给这位家长施压。不料这次遇到的,是个不配合的家长。一言不合之下,教育的名义转化为膨胀的权力,富爸爸被踢出了家长群。

  富没嫌贫,却遭遇集体鄙富。这种粗暴的孤立与歧视,缘于响亮的教育理由和以普通为名的道德绑架。人们骨子里,不是鄙视钱,而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既想让孩子通过教育、将来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却又对远远超出自己生活水准的富人家庭有着共同的防备心理。这位家长被踢出群之后,就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迅速站在道德的高地质问:开跑车接送孩子被移出群的家长,你的“仁”与“富”匹配吗?

  这位老师的质问,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你虽富,但未必仁。这种毫无根据的质疑,反映出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富”的概念,有着天然的“不仁”判断。这样的思维和认知,做教育是很容易误人子弟的。另一层是,你可以富,但如果愿意配合老师和家长的想法,买辆普车接送孩子,你就“仁”了。你让家长和孩子在跑车面前产生自卑感,你就是不仁。

  家长群是个小圈子,却也是大社会的一面镜子。被踢出群的家长,不是因为钱太多,而是因为不配合。虽然对话中,开跑车的家长面对不容商量的老师,话也蛮糙,但理是这个理。他戳到了家长心里最脆弱的地方,点到了“买一辆普通车来为你们服务”的心理内核,这等于将老师和家长们最容易引起恼羞的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直接告诉对方——你们要的“仁”,我不愿给,你们也没权利这么来要。

  所谓“仁”,无非是让富人家庭降低生活标准,实际上是再出一笔钱,给孩子们制造一种物质均衡的假象而已。法理上站不住,逻辑上也说不通。家长当中,生活条件有落差。真要比,一辆车可以比,一双鞋也可以比。如果孩子们得到的尊重与尊严,是建立在生活和消费水平一致的虚幻世界里,当他们一旦真正接触生活的本真、发现这个社会并不是老师和大人们所粉饰的那样时,他们的心理失衡感、脆弱感、自卑感,一定会比他们的父母来得更甚。这就是一种扭曲心态,是以教育的名义,做最坏的教育。

  一个物质生活表现上不愿配合群体的家长可以被踢出群,那么他的孩子在这个班里,即便有着一张法定的座位,却如同被这个群体踢出了局一样,是孤立的、被歧视的。

  好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的相互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包容之间赋予并收获的尊严。这辆法拉利跑车,本来是一本最好的、最现实的教材。家长和老师应该告诉孩子,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靠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努力,人人都可以收获更多。同时告诉孩子,穷不失志,为富要仁。财富生而不一定平等,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未来的机会是平等的。遗憾的是,这么一本好书,却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念歪了。他们把它念成了刻意划分的穷人与富人,然后一言不合就翻脸。

  把这本书好好念回来,老师和家长还有机会。怎么把家长踢出去的,怎么请回来。孩子教育,想要的尊重、包容、平等,其实就在这个家长群里。而不是在那个被家长和老师刻意粉饰、虚拟了现实的课堂上。

标签: 家长;老师;跑车;孩子;法拉利跑车;教育;年级学生家长;孩子上学;心理;接送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10/W0201810096268612863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