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地震来袭的“淡定哥“为何不愿做”网红“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11月01日 17:37:56

更多

教育社会群体爱岗敬业的同时珍爱生命、不做无畏的牺牲,才是这个社会应该传递的人性与温暖,是生命无价的正能量传导。

  昨日四川西昌地震,因为震级不高,这场地震知道的人少。但一段当地德昌电视台主播录制节目时的镜头 “走漏”网络之后,知道西昌发生5.1级地震的人就多了。

1541062323(1).png

  视频显示,这位被网友称为“淡定哥”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明显觉察到了震感,网友所见到的画面也有轻微晃动,而且旁边有人大喊“好像地震了”。只见主持人何坤在画面中对着摄像位置说,“不要慌,继续”。

  网络时代,一不留神就有“网红”出现。何坤只要稍微“装”一点,就能成为“地震来了不脱岗”的“好青年”。中国人对于“临危不惧”,向来有着敬仰之情、膜拜之意。很多“带病坚持岗位”、最后在岗位上殉职,成为一些单位和系统号召学习的模范,就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面对网上封予的“网红”,地震时的“淡定哥”反而不淡定了。他说,真实的情况是,后面的5秒大家没看到,“我们感觉上下震动有点大,就赶快跑到了单位空旷的场地避险”。看到视频在朋友圈刷屏,“我感觉可能会让人产生误会,就赶快又发朋友圈道歉了”。“生命安全最重要。希望大家以后遇到地震立即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任何事情,按照应急预案有序撤离”。

  这是个“实在哥”。没传播网络的画面中那么的淡定,也没旁观者误导的所谓“高尚”与“敬业”。最后撤了,得告诉大家。遇到地震赶紧撤离,也得告知公众。在个人形象被推到“网红”地步的风头上,这位主持人如此淡定地据实解释、甚至向公众道歉,并且向网友传播该撤离时就撤离的“生命至上”道理,如此实诚,也是值得给赞的。

  这位主持人第一时间的淡定,是基于经验与常识的判断,并且对万一震级比预想得更高时如何有序撤离,也是心中有点谱的。前面流传网络的画面,给人容易造成“以身试震”的误解、乐当“网红”的误导,而后面这番表白,则试图借机向广大群体解释“不能学”“学不得”的生命安全道理。“网红”没当成,当了一回如果在地震这样的危急关头、守护生命安全的宣讲员,新闻做到这个份上,也是无愧于这份职业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些生动的比喻,讴歌了一代代中国人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但这些精神品质,并不包括”明智是火坑、也要往里跳“的鲁莽,也不包括完全可以替代的岗位、人到病危也要在那儿硬撑。个人想撑,精神可嘉。但嘉则嘉矣,却不宜鼓励。教育社会群体爱岗敬业的同时珍爱生命、不做无畏的牺牲,才是这个社会应该传递的人性与温暖,是生命无价的正能量传导。

  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不鼓励盲目的生命临危不惧。这是需要劳动保障法规加以明确保护的底线,也是需要社会机构在表彰奖励先进的时候向广大群体表白清楚的。中国社会在自我生命保护与牺牲精神的概念界定上,还需要定位得更清晰些,更人性些。

标签: 地震;震级;西昌;网络;主持人;朋友圈;表白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11/W02018110160908946083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