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重庆教育考试院关于“政审”的致歉很有必要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11月09日 12:36:09

更多

普通高校招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的内容本来就有,它区别于“政审”这个特殊概念的意义在于,一个是“考”,一个是“审”。

timg (1).jpg

  昨天,重庆教育考试院连夜把甩给记者的锅给卸了。官方昨夜致歉称,“重庆招考”微信公众号,将普通高校招生要求中对考生本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述为“政审”是不规范、不准确的。11月8日下午,“我院工作人员在回答记者电话询问时,答复也是不准确的。因我院发布的信息内容表达不规范、不准确,把关不严格,导致社会公众产生误解,谨致歉意。”

  官方知错即改,记者如释重负。而社会反响之强烈,本意不是这只甩错的锅,而是对于“政审”这个概念重现所产生的社会焦虑。因此这个道歉,十分必要。

  “政审”不是敏感词,但普通高校招生时用了这个概念,就触到社会公众的敏感之处了。普通高考历史上,因为“政审”这个门槛的设置,使得一部分十七八岁的孩子被拦在考场门外,弯路之长,不堪回首。教育与社会之痛,犹记在心。重庆教育考试院发布信息时,只要稍微严肃些,这样的“误会”就不会发生。

  然而概念被捏来捏去,锅子被甩来甩去,这就不仅仅是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了,而是不严肃、不敬畏的问题。前一个已经够儿戏了,再儿戏般甩锅记者,可见此中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错误,还包含了认知方面的错误、作风方面的错误。技术的错误容易纠正,认识与作风出了差错,容易造成很大的偏差。

  普通高校招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的内容本来就有,它区别于“政审”这个特殊概念的意义在于,一个是“考”,一个是“审”。因为有“考”,便赋予了高考之前的教育,必须具备“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容,所以本质上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方位要求,重点在教育。而“审”就不一样了,主体的对象是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针对个体性的特点更加明显。这对于普通高校招生来说,显然是与早就被明确丢弃了的旧概念所不协调的,是与普通高考更普及、更公正公平的政策趋势是有偏差的。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应考者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对他们有道德法治、思想品质的要求,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方向与指标。但教育的标准可以很高,而考试的门槛却不应在被执行的过程中筑得过高,否则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容易因为误操作而被剥夺。如此,损失既是个人的、家庭的,也是国家和未来的。

  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和引导,本身就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是在高校在考试之前,就把门槛筑得很高,不让人进来。否则高校便有把教育的责任与压力,甩给基础教育阶段之嫌,这是与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任务、初衷,是相违背的,也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这样的话,教育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

  重庆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引发的这场舆论风波,最后以“误会”“致歉”而释“前嫌”,这是一件好事。它探及了社会关注的敏感点、消除了社会焦虑与疑虑,也为普通高校招生找到了门槛设计与操作的标准基点。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公众,没必要在这个个案中过度解读了。

标签: 普通高校招生;思想政治;教育考试院;社会公众;品德;重庆;官方;致歉;信息内容;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11/W0201811094452930350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