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借问杜墓何处有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11月26日 16:10:48
一块碑、一个亭、一棵树,也能表达对一代诗人的尊敬,对诗人笔下影响一代代中国人诗文的感激。
名人就是摇钱树,旅游就好这一口。然而听说有人争潘金莲出生地的,有人建孙悟空的出世地,偏偏唐代诗人杜牧这样的墓地,却被晾在西安一片残败荒凉的低洼菜地里,无人问津。
11月25日,杜牧墓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当专家学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发现,虽然主办方在活动现场铺了红地毯、挂了条幅,但这片荒凉的菜地一眼看上去的满是凄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留给世人的诸多诗篇,令“晚唐诸家让渠独步”,被后人评为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如今很多学龄前儿童,牙牙学语时,也会背诵几句杜少陵的诗句。然而今世,“酒家”倒是到处有,连秦岭那样的别墅都竟然也有,却没有杜牧的一块完整墓地。虽然此中遇有现代历史上遭遇的一段文物保护意识严重失缺的人为原因,但今天,杜牧墓地依然沦为菜地,这不论是从经济账还是文化账来算,都是糟蹋涂地的。所谓三观碎了一地,表达的也就这个意思。
没有保护,便谈不上尊敬。历史曾经青睐过西安。西安给后人留下过无数值得敬仰与崇敬的历史文化瑰宝。但是将相王候墓再多,都不是杜牧墓地无人打理的理由。多年来西安当地,一直有人在为杜牧墓地修建之事奔波,媒体也有关注,但是,借问杜墓何处有,路人遥指大棚村。悲凉如此,凄凉如此,是文化的不幸,文明的不幸。
能指出来已经不错了。完全有可能,若干年后,随着大拆大建,这片墓地自此消失而无人能指。这个笔就《阿房宫赋》、五十岁卒于长安的诗人倘若地下有知,不知该如何再作他的新《感怀诗》。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诗人笔下的杜府,与今天的墓地无一物、空凉荒菜地相比,不再有浪漫的精神富有感了。诗人将诗意的画面、精神的遗产留给了后人,却找不到一个为之打理墓地的“后人”,这等结局,后人应该有愧对之感。
西安历史名人陵墓多,多到别的地方恨不得当四五A级风景区来打造的杜牧墓,当成随地抛弃的无名墓,这是很难让人感受到对于历史文化尊重的。杜牧墓,不需要豪华,也不一定需要建多大的纪念馆。一块碑、一个亭、一棵树,也能表达对一代诗人的尊敬,对诗人笔下影响一代代中国人诗文的感激。甚至于,铺一路远上杜墓石径斜,栽一片霜叶红于二月花,也行。这点钱,那个靠杜牧一句诗赚了更多的“酒家”出得起,当地政府部门也出得起。然而可惜了,为杜墓奔波的文人们,也只是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让从小爱吟诵杜牧诗的一代代后人,有个漫卷诗书凭吊处、文脉情思传承地,对于西安当地来说,是一件既赚旅游又赚口碑的事情,轻而易举。中国历史上,很多文化的断层,后人当哀之而鉴之,不应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秦岭回望绣成堆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情形仿佛还在上演。这块墓地与秦岭别墅相比,寒碜如此,想想都是泪。
标签: 杜牧;墓地;诗人;西安;菜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