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携号转网,不要再仅仅看上去很美
来源: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04日 15:39:50
携号转网,让一个号码有了“挂靠”不同运营商的选择,无疑对用户来说,省去的是不小的一笔支出,更省去的是被各种霸王条款的约束。但好事再怎么多磨,也不应该一磨就是十几年。
工信部又又又发布“好消息”——不换号码,可以转换三大运营商。简称“携号转网”。
“好消息”从2006年10月就发过。2008年5月三部委发文推进过。直到2010年工信部在天津、海南启动试点,至2013年7月,试点地区成功转网率仅为0.27%。2014年“好消息”又发过一遍,是在江西、湖北、云南试点。也因手续繁琐,用户热烈的反应还是遭遇了心灰意冷。不是市场反应冷淡,而是看上去很美,转起来千难万难。
这次携网转号,也是试点。是前期两次试点的5个省份加起来,再来一遍。很明显,是工信部希望落实2017年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的,要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推行携号转网服务。掐指一算,即便满打满算,好日子也是就在眼前了。广大用户精神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亮。
然而12月1日起开通受理之后,很多用户跃跃欲试,结果短信申请过后,大多数被“驳”回来了。各种理由,包括合约期、亲情网、套餐有宽带等等,都转不了。总之一句话,必须得“裸号”。就像你要离婚,可以,但得“净身出户”。
一个号码用了这么多年,各种主动的、被动的关联与绑定,已经千丝万缕。但只要三大运营商把心掏出来,把技术拿出来,解决起来并不太难。但靠用户自己去想、去办,可能想破了脑袋、跑断了腿,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此工信部传来的至少第三轮好消息,依然看上去很美,但用户想要实现用脚投票的目的,依然有着诸多的脚上裹绊。
不让用户哭晕在套牢的运营商手上,就要让不争气的运营商哭晕在竞争场上。这个大方向,设计得很好。也是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探索实践。很多国家为了保障用户权益,为携号转网专门立法,条条杠杠,一清二楚。有些只要直接搬过来,把“中国特色”的元素注入进去,转手就能为我所用。
从国内来看,这些年经过用户博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度重视,三大运营商高傲的头颅有所放平,很多资源实现了全国与省份之间的通兑通用,但是三大运营商历次端出来的所谓蛋糕,其实在用户眼中只是被动挤出来的牙膏。看上去很美,然并没有多大的实惠。用户要想跨越运营商之间得到一定的“惠民”,几乎唯一的路径还是“加号又加价”,反而增加了支出负担。而三大运营商竞争让利的格局没有形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运营商之间的围墙封得很死。他们眼里,只有新用户。所有囊中的老用户,只是三大运营商各自把玩的冤大头。
携号转网,让一个号码有了“挂靠”不同运营商的选择,无疑对用户来说,省去的是不小的一笔支出,更省去的是被各种霸王条款的约束。但好事再怎么多磨,也不应该一磨就是十几年。这次能否如愿实现用户理想中乐意看到的自由转网,不能再看三大运营商的脸色,而是应该看工信部快刀斩乱麻的决心,看职能部门让利社会、为经济建设松绑减负的诚意。
历史的严酷事实证明,三大运营商虽然得资源之独宠,但是在利益面前,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其吃相一点都不比别人好看与斯文。三大运营商这些年没少给用户设置过套路,也没少跟顶层设计反复强调的“提速降费”暗中较过劲。这次工信部再放“好消息”,其实放出来的也是“工信”部门的“公信”,是诚意度与执行力度。某种意义上,这次的转网成功率,一定程度代表着“好消息”的兑现率。因此,让用户少折腾、不折腾,就能转网成功,工信部才能算是办了一件取信于民的好事与实事。
标签: 运营商;工信部;好消息;携号转网;试点;转换;冤大头;快刀斩乱麻;霸王条款;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