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多元的今天 孩子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吗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月辉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5月26日 17:13:23
如果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将科学家奉为心中的偶像,那么不仅科研事业将后继有人,我们的创新土壤也一定会更加肥沃。
最近一次采访中,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笔者讲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小事。
今年两会期间,他碰巧听到一个两会小记者在跟妈妈通电话。孩子格外兴奋,跟妈妈讲自己这几天采访了很多明星委员,有赵本山、宋丹丹、张国立,还有姚明等等。潘建伟觉得,孩子们喜欢这些文体明星也很正常,但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只是在追逐明星的逸闻趣事,那就不免令人有些担忧。
这也让记者想到前不久一代数学巨匠吴文俊院士的辞世。37岁凭借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纪之交,捧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虽然老先生成就巨大,但直到去世许多人都对他知之甚少。如果做个调查统计,青少年一代到底是更熟知TFBOYS、鹿晗和杨幂这些娱乐明星,还是更了解吴文俊先生这些科学巨星,结果可能会让人觉得尴尬。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忽略,那就是当前的科普教育和媒体宣传还不够给力,仍有缺位的地方。
一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和科普工作通常“见物不见人”,比较重视科学知识的讲授、科学技术及产品的普及和宣传,而多少忽略了向青少年介绍科学家群体的相关信息,较少为他们提供在现实生活中与科学家直接接触的机会。统计数据显示,在那些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科学家的青少年中,将来想当科学家的比例为15.6%,而未接触过科学家的青少年的这一比例只有6.8%。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与科学家直接对话,甚至只是聆听一次讲座,都足以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从事科学事业的种子。
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在传播上也存在问题。对娱乐明星的绯闻八卦,一些媒体常常不惜时间、成本,采用海量篇幅进行跟踪报道,费尽心思。而对于科学家及成就报道,却没那么上心,有也只是相对少量,或被安排在不起眼的版面或时段。
我们的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因此,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媒体,都有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科学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心中的科学偶像。如果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将科学家奉为心中的偶像,那么不仅科研事业将后继有人,我们的创新土壤也一定会更加肥沃,整体创新能力自然会结出更大的硕果。
记得笔者小时候,当老师问大家长大了想当什么时,全班同学都会齐刷刷地回答:“想当科学家。”在思想活跃、梦想多元的今天,再有这样的场景恐怕已不大可能。但笔者仍衷心地期盼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崇尚科学、想当科学家。
标签: 青少年;科学家;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