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锐评丨校园贷,“开正门”也要防风险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秋余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6月02日 16:20:23

更多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信贷群体,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多金”客户。银行在为校园贷“开正门”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可能的风险,满足学生基本消费需求,限制不合理的高端消费,严防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并努力降低信贷成本,减轻学生群体的消费负担。

  原标题:校园贷,“开正门”也要防风险(民生·民声)

4.jpg

  随着中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开通校园贷业务,这个曾经被网贷平台“玩坏了”的特殊消费金融市场有望恢复秩序。

  “裸条借贷”“暴力催收”“欠贷自杀”……近年来,校园信贷市场乱象丛生,不仅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商业银行为校园信贷“开正门”,有利于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金融秩序。从新发行的两款校园贷产品看,年化利率只有5.6%,不到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的1/3,更不及高利贷产品的一个零头,有了低息正规的金融产品撑腰,相信那些依靠非法手段生存的校园高利贷再难掀起大的波澜。

  不过高兴之余,不免让人有些担忧。早在本世纪初,不少商业银行就开始“跑马圈地”,推出针对学生的信用卡业务,200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持卡比例达到15.1%,2007年上升到24%。然而,一些银行业务员为了抢生意,不分年龄、不看信用、不管收入,让很多缺少自控能力的大学生迅速沦为“卡奴”,学生过度透支信用卡、家长被迫还债事件频发,增加了银行发卡风险,也引发学生家长不满。最终监管部门不得不收紧对校园信用卡业务的管理,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如今的校园贷,虽然是以贷款的形式发行,但其自助申请、循环出借、全额提现等特征,却与传统信用卡业务十分相似,同样存在着过度消费、违规使用、无力偿还等风险。银行是资金使用的“把关人”,既要对出借人的资金安全负责,也要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负责,把合适的资金配置给合适的人群使用,是银行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防风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商业银行大举进军校园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防风险,以免重蹈当年校园信用卡的覆辙。

  首先,要全力满足基本消费,不断提高助学贷款资助水平。与学业有关的消费贷款,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并尽可能地使低息、长期的国家助学贷款惠及每个需要的学生,切不可让贫困学生陷入借高利贷交学费的窘境中。2015年,经办国家助学贷款的国家开发银行为250万学生发放了助学贷款,资助人群占比6.7%,生均6700元,而美国同期有近七成的大学生依靠贷款完成学业,其中固然有两国高校学费和消费习惯的差异,但也显示出我国助学贷款资助比例、额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次,要审慎控制高端消费,严防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打开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站,其针对大学生的分期消费产品主要是Iphone7手机、LV钱包、香奈儿香水,这些在成年人看来都近乎奢侈品的东西,被以信用消费的名义推销给普通大学生,必然会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消费信贷应该有基本的用途限制,银行不能为了放贷而鼓励放纵大学生进行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消费,应当从严审核资金用途,对于借贷资金提现的,要严防用于炒股、赌博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大额不合理消费的,要限制其贷款额度、督促其提供合理的还款计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最后,要努力降低信贷成本,减轻学生群体的消费负担。坐火车,学生可以享半价;去景区,学生可以享优惠,就连某些品牌的手机、电脑,也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教育优惠计划。在全社会努力为学生群体减负的同时,银行经营校园贷也应像“三农”、小微贷款一样,坚持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校园贷的经营主体虽然是商业银行,但切不可完全商业化,不可把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等同于一般的“多金”客户,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可以对校园贷采取贴息免税、定向降准等支持措施,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校园贷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降低学生群体的信贷负担。

标签: 校园;商业银行;学生群体;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6/W0201706025665174289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