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时评丨40元的新华字典APP,值吗?

来源:人民网
作者:霍木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6月18日 09:05:28

更多

即便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待价而沽的“知识”总是廉价的,或许人们并不是为一篇文章、一段语音付费,而是为了产品背后的人的创造。因为人本身才是目的,通过知识媒介推动的人的发展,是真正的无价财富。

4.jpg

  一本新华字典,一款APP,40元,三要素叠加在一起,引来了一场“知识风波”。

  “知识”,因为新华字典承载了几代人的教育情怀;“风波”,因为用户几乎一边倒地开启吐槽模式。“价格有点高了”“字典好用,收费不合理”“无法给予好评”……把字典互联网化、移动端化,却未能赢得好评,虽然也有网友评价称“好东西要传承”,但是争论已经把舆论引向知识付费层面。何去何从、如何更好,亟待审视。

  主动拥抱互联网,任何知识的时代化、技术化转换都应该被肯定。传统意义上的新华字典,不是简化版就是大部头,有便携也有厚重,但进行“互联网+”还是第一次。数字版与纸版对照、语音播读、书写笔顺动画等,这些APP上的功能让翻惯了纸张的人颇感惊喜,毕竟可以从声画等多角度来感受汉字的魅力。新华字典跟随时代潮流的创新,给这一启蒙工具烙上时代印记,给多数人的成长记忆赋予时代特色,即便有吐槽,也要为新潮鼓掌。

  但也要看到,用户和市场才是最好的赞扬。新华字典的“APP化”没有问题,人们质疑的是性价比。不管是免费版每天查2个字,还是正式版40元,都没有带来用户体验的提升,也没有对准用户需求。如果新华字典以前扮演了不可缺少的知识教育和知识普及的功能,那么,如今普及性正在下降,差异化服务、趣味化引导才是用户乐意接受的。再多的情怀也需要相应的知识含量来匹配,否则,一味地强调付费,要么会流失用户,要么会折损品牌。只有把知识普及真正变成知识升级,只有在基础知识之上进行知识创新,才能有价值,也会有价格。

  近些年,“知识不再是免费”越来越被人接受,这既是保护知识产权,又是尊重知识、激励创造。由此,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一波又一波知识内容的创业潮,颇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知识付费虽然开始走进大众,但不是“凡有内容,就该收费,就能赚钱”,公共知识、普及知识、常识知识等本质上就属于大众、应当免费,而只有独具特色的知识产品、再加工的知识体系才能进入市场,才有可能赢得口碑。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户有选择权,会用脚投票;企业有开发权,须质量说话。

  像新华字典,如若想在知识创业上名利双收,需要进行深度开发和创新。能否从汉字查询演进成知识树、能否开展古今解字教学、能否开发汉字象形化产品等,这些才是知识的衍生再创造。归根结底,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才可能具有市场价值,或者是给人启发的读书心得而不是搬运书摘,或者是专业领域的经验分享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是做好一顿饭、练好一手字、唱好一首歌的方法指导而不是贴本教科书。发现知识不难,输出知识并让知识增值才难,而这恰恰是用户的潜在痛点和需求。

  知识是精神食粮,它让人聪慧,但不是工具,而知识生产本身具有一定工具性。即便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待价而沽的“知识”总是廉价的,或许人们并不是为一篇文章、一段语音付费,而是为了产品背后的人的创造。因为人本身才是目的,通过知识媒介推动的人的发展,是真正的无价财富。

标签: 字典;付费;新华字典; APP化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6/W0201706183178726096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