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暖评丨大学校长给贫困生写信,彰显教育之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高路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06日 08:43:23

更多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固然没错,但这需要从校长到老师,到每一个教职员工把它当成忠实的职业信条。

CgoOFVmt4OqAeom8AAEyvqAI4JE331.png

  18岁的山东阳信陈词林村沈博瑞,考上了烟台大学,因为家境贫困,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母亲不得已辞去工作照料,家里彻底断了经济来源,沈博瑞动了放弃求学的念头。

  得知沈博瑞的遭遇后,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专门为沈博瑞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委托两位老师送到沈博瑞家中,作出承诺,“学校保证不让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9月2日报到日,沈博瑞如约出现在了烟台大学校园,成为2017级新生。学校已为沈博瑞提供助学岗位、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多项帮扶举措。

  这封信不仅感动了大学生,也感动了社会。这里面传递出的对学生的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陕西师范大学十年来坚持给新生邮寄手写录取通知书的事,如出一辙。同样是上学,但是拿到校长的亲笔信、手捧老教授一字一句写成的通知书,那种对大学的向往、对大学的认同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社会的庄严承诺,可是这样的承诺是需要深入到贫困生的家庭中,了解他们的需要,给出必要的帮忙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固然没错,但这需要从校长到老师,到每一个教职员工把它当成忠实的职业信条。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这句话大家几乎都耳熟能详了,可大师之大又在哪里呢?无外乎传道授业解惑这些传统的师道精神。其实梅贻琦的另外一番话更能体现这种治学思想:“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烟台大学校长用一封信,以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生动地再现了这种如鱼得水、耳濡目染般的师生关系。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以自己的学术精神、行为操守引领着学生。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老师不可能人人兼顾,面面俱到,但这种精神仍然可以以新方式传承下去的。比如烟台大学校长的这封信、陕西师范大学的手写通知书。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小,但无疑都体现出了大学应有的精神面貌。可是在一些大学,我们却看到了另一面,老师机械地上课,上完课就走了,师生关系淡薄;校领导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回,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到毕业典礼,就跑出来致辞,想要给大学生上最后一课,这样的老师校长不在少数。学校里等级森严,行政色彩浓厚,官本味重,大小官员掌握着资源分配的权力,行政而不是学术成了主导力量。在一些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教育甚至演化出导师当老板、学生当打工仔的雇佣关系,师生关系蜕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这些显然都不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教育的展开,是对教育真谛的违反。

  从这个角度说,烟台大学里发生的这温暖一幕,同时也是关于教育真谛的教育,让一些学校有机会去反省一下被自己丢失的东西。一所好的大学,当摆脱功利化的教育,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宗旨来。


标签: 烟台大学;师生关系;校长;老师;以人为本;教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学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9/W02017090629798625335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