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医用耗材 多些沟通就会少些疑虑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杨于泽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12月23日 09:14:58
在医疗活动中,患者情况、治疗方案千差万别,哪些耗材该用、哪些耗材不该用,需要视情况区别对待,不可简单粗暴“一刀切”。
原标题:控制医用耗材 多些沟通就会少些疑虑
近日,一篇爆料贵州某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疗耗材”的文章刷屏朋友圈,文章称该医院停止所有止血防粘连材料、吻合器、切割器等的使用,并且“增加收治低高值耗材使用的患者,严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目的是“为了控制医疗支出”。
12月20日,贵州省卫计委回应记者称,网传消息并不属实,经调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停用了部分辅助性的可用可不用的耗材,并未停止临床必须用药。
此事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各地医生纷纷加入“吐槽大军”,比如河南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内科主治医师发微博表示,“所有的耗材都限制了,胸腔穿刺包都断货了,有胸水,请忍着”。而普通人士普遍感到骇怪,为自己将来看病可能遇到的困境忧心忡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医院为了控费而限制医用耗材的使用,本身并没有错。一个地方医保收入及增长速度是有限的。据贵州省卫计委解释,今年以来,贵州省医疗费用增长快速,超过该省居民消费指数增长速度,呈不合理增长之势。不合理增长未必就没有猫腻。控费符合公共利益。
需要探讨的只是控费的手段。在医疗活动中,患者情况、治疗方案千差万别,哪些耗材该用、哪些耗材不该用,需要视情况区别对待,不可简单粗暴“一刀切”。
既然是控费,下达某些控制指标可以理解。2015年,国办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将药品在医疗费中占比控制在30%以下,耗材占比在20%以下。但据医生和社会人士反映,这在一些地方被扭曲成配额管理,变成削足适履。
比如为了符合限制高值耗材的要求,医院有选择地收治病人;又比如公立医院不让用进口心脏支架,后来去私立医院也不让用,原来都实行配额制。如果这些情况属实,控费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数目字压倒了民生医疗需求。
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还是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方面政府要控费,另一方面医院又总想拉高医疗费用,包括多用耗材、用高值耗材。要压制医院的利益冲动,政府方面要做的就是调查研究、理清因果、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建立规范。医院既要控费,又要不折不扣治病救人。
这场舆论风波,还提醒我们,任何政策出台都需要与民众进行双向信息沟通,争取理解、信任与合作。贵州省卫计委官员指风波“是一些利益方的不合理利益空间被医院科学控费措施压缩了引起的”,应该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如果不对公众进行详细解释,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个层面。
公共政策必须高度重视公共传播。涉及重要公共事务,如果由官员或专家出面,主动向公众做些宣导,让大家对相关知识、政策及其意涵有所了解,相信其效果跟有关部门“只做不说”会大相径庭。“先发制人”的政府公关总比事后被动回应好很多。
标签: 耗材;医院;收治;控制;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