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辣评丨治理“地下补课”需要“对症下药”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4月16日 16:32:08

更多

诸多补课班之所以“僵而不死”,正是缘于“市场”的支撑,让其有了生存的空间。

timg (3).jpg

  教育部等四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在这个被称为“最严禁补令”颁布后,部分校外补课班转入地下,办到民宅中,违规补课变得更加隐蔽。助推这一市场的,是学生面对应试压力的无奈选择和“就连老师都劝你去补课”的尴尬现实。(4月15日新华网)

  教育部等四部门颁发的“禁补令”,称得上史上最严,效果不能说不显著。然而,正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在“补课热”明显消退的背后,却有不少校外补课班转入“地下”,与相关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很明显,倘若无视这类“地下补课班”的存在,势必让“禁补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而复失。

  当然,相关部门对此尽可加大监管力度,做到“露头即打”。不过,其效果却难言满意。究其原因,不外乎现阶段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少中小学生对课外补习依旧存在较大需求。再加上这类补课班大多呈“蛰伏”状态,而热衷于补课的学生及家长又极少举报,以致让监管看似力度不小,却往往事倍功半。

  也就是说,按照市场规律,有需求必然就会有市场。诸多补课班之所以“僵而不死”,正是缘于“市场”的支撑,让其有了生存的空间。故而,要让“禁补令”不致“昙花一现”,须从根本上入手,做到“对症下药”:除了严禁教师有偿补课并将此设定为“红线”外,通过共享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以此“取代”校外补课,方为正道。

  首先,应下大力气纠风,绝不容许教师“课堂不讲课外讲”,从而为校外兼职“留一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精练”,摒弃“题海战术”,以提高课堂效率,缩短课业时间,并在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有的放矢的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去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真正体现让教学复归课堂。

  其次,基于目前各地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妨在共享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推出涵盖各学科内容的中小学生学习自助平台,既方便学生浏览或下载课程内容,用于预习和复习,还可以此“抗衡”各类“地下补课班”。相信如此一来,学生们通过名师云集的网络学习平台,便能达到补习目的,而无须再去报读高额学费的校外补习班。

  其实,在这方面已有“先行者”。早在去年长春市即推出名为“名师云课”的在线学习系统,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各科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其特点是将涵盖各学科的课程内容上传网络,供学生在线点播。同时,也方便家长熟悉教材内容,以利对孩子进行辅导。倘若各地均能拥有这类方便、快捷、适用的网络自助学习平台,必能从源头上遏制校外补课的无序竞争。

  显而易见,中小学的教学理当在课堂完成,而公益性的网络自助学习平台则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才是应有的学校教学形态。至于校外培训,通过重新“洗牌”,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同样大有作为。当然,只以盈利为目的,与学校抢占教育资源的各类“地下补课班”,则无疑当“偃旗息鼓”了。

标签: 中小学生;教育资源;学生;地下补课班;禁补令;课程内容;相关部门;培训机构;应试压力;课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