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耶路撒冷迁馆到伊拉克大选,美国真的是引火烧身吗?
来源:中国网
作者:唐恬波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17日 15:57:48
伊拉克现也根本离不开美国,战后重建、训练军队和平衡伊朗势力都需要美国支援。因此,既便是反美起家的萨德尔,也表示希望继续与美国保持安全合作。
5月刚刚过半,即便以中东的标准,这个地区上头条的频率也太高了:特朗普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色列和伊朗在叙利亚发生直接冲突;美国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引发加沙的抗议和以色列人的流血镇压;伊拉克大选,赢的是当年的反美英雄萨德尔。舞台或许在中东,但台前幕后到处都有美国。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在中东搞了这么多事,到底图什么呢?
看上去,美国像是捅了马蜂窝。将使馆迁到耶路撒冷,的确是赤裸裸的强权政治行为。全球不少媒体的头条都是两幅画面的对比:一边是特朗普女儿伊万卡仪态万方地参加开馆仪式,一边是巴勒斯坦人因抗议流血成河。强者为所欲为,弱者被动接受,这种强烈的对比会让美国在道义上减分,但减分却未必有看上去的大。
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久远而深重,与以色列的实力对比也越来越悬殊,这使得即便是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同情、愤怒日益减少,麻木、厌倦渐成主流。迄今,激烈的抗议只出现在加沙,同样由阿拉伯人聚居但主要由以色列管理的约旦河西岸,形势整体平静,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地的抗议也大体温和。
相比之下,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能够团结一致,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联合进行石油禁运,因为埃及与以色列建交而将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这种同仇敌忾的气氛,今天又剩下多少呢?作为当今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老大的沙特,正忙着对抗死敌伊朗,为此既紧跟美国,又不惜与以色列半公开地合作。沙特王储萨勒曼曾公开称以色列也有生存权,而美国是唯一能调停巴以问题的外部力量。
而且即便特朗普看上去唯我独尊,不管不顾,但他好歹也是善于算计的商人,身边的精英幕僚换了一批也还有一批。美国看似莽撞的打法背后,并非毫无章法可寻。2017年底,特朗普就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启动迁馆进程,当时就攒了一波批评和抗议,但预热本身也能为后续降温。2018年1月,宣布5月要退出伊核协议,然后说到做到,让沙特心头大喜的同时更不愿扛起反美大旗,而死硬反美的伊朗则忙着挽救核协议,未必有暇他顾。正式迁馆定在5月14日,刚好在今年穆斯林斋月的前一天。这波操作,这种节奏,可能没有阴谋,感觉总有套路。
巴以问题越是久拖不决,特朗普的冲动就看起来越像创新。反正这么多年这么多人都束手无策,不如干脆就让他试试。至于这一试到底要让巴勒斯坦人付出多少代价,实际上关心的人并不多。所以美国迁馆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实际上却是一个拥有绝对实力优势的强国,在做了长期和多手准备后,就一个大家都日益绝望的问题,干了一件不太可能受严厉惩罚的事情”,自然也难以从根本上损害美国。
在另一边,尽管伊拉克议会大选的最终结果还还未公布,但看起来美国支持的总理阿巴迪所在政党联盟仅排名第三,有可能成为伊拉克版丘吉尔,赢了“伊斯兰国”,却输给国内选民。排名一、二位的分别是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和民兵领导人阿米里领导的政党联盟,其中萨德尔以反美游击战起家,曾被驻伊美军称为“恐怖分子”并下达逮捕令,而阿米里则与伊朗革命卫队过从甚密,素来不是美国青睐的政治家。此外,本次大选在安全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创下了2003年后正式议会大选中的最低投票率。有的选民表示以前冒着风险也要去投票,现在因为对体制和所有政客都已失望,反而提不起投票的兴趣。
伊拉克2003年后的政治秩序,是美国一手规划的。相对亲美的阿巴迪如果要被仇美的领导人取代或者架空,对美国当然不是利好,特别是考虑到在打完“伊斯兰国”后,美国军队大部都还没撤的情况下。然而,中东的事情总是有个另一方面。伊拉克的惨况,美国固然难辞其咎,但随着美国整体淡出,多数伊拉克人还是承认“失败国家”的锅不该完全由美国人背,伊拉克人自己特别是政客的责任也是跑不了的。
伊拉克现也根本离不开美国,战后重建、训练军队和平衡伊朗势力都需要美国支援。因此,既便是反美起家的萨德尔,也表示希望继续与美国保持安全合作。甚至亲伊朗的阿米里也未必反美:如果美国彻底离开伊拉克,阿米里对伊朗的利用价值不也会打折么?
中东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一边对美国咬牙切齿,一边又离不开美国。美国即便是引火烧身,也是对自己的防火能力信心十足。外界劝美国悬崖勒马,心里未必不清楚前方对美国最多算个小坑。
标签: 政党联盟;领导人;头条;政客;军队;研究院;平衡伊朗势力;马蜂窝;幕僚;伊朗革命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