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过节压力的启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 菲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6月14日 07:40:31
当人们回归家庭、享受温馨,过节才算是找到了“人伦回归”的本意
“5月终于过去了!”这是不少韩国人的心声。
因为集中了父母节、儿童节、夫妻节等几个与家庭相关的节日,5月被韩国人称为“家庭月”。节日密集,送礼、包红包、聚餐等支出也在相应增加。据调查,当月韩国国民支出,要比平常多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占家庭月收入的近1/10。本应带来更多温馨和愉悦,却成了“倍感压力月”,这样的矛盾,正给韩国人带来经济和心理的双重烦恼。
同为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一向注重人情往来。从将肉禽蛋类食品,罐头、调料等加工食品作为礼物,到挑选涵盖高档食品、日用品等精美礼盒,再到直接赠送商品券,礼物的形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变,而日益攀升的礼品价格,无形中成为衡量送礼人心意的重要标准。不只是家庭月,逢节送礼的习俗,也让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多了一份“送礼就得够体面”的负担。有人因此患上了节日焦虑症,甚至想方设法通过休假、外出旅游等方式来逃避节日。
面对人情“包袱”,有相当一部分人内心十分纠结,这里面包含了经济支出较大的担忧,也有爱面子、“护犊子”等心理作祟。比如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并不高的年轻人来说,父母节无法送爸妈贵重的礼物,就会“感觉对不住他们”“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儿童节担心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父母只能尽力满足他们对于礼物的各种要求。有家长回忆,幼儿园规定送孩子礼物尽量送小的,结果接孩子时发现,家长们送的礼物一个比一个大,“顿时就产生了挫败感”。怎样化解节日的负担,成为很多韩国人的现实关切。
客观地说,物质上的给予与满足,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送礼人的深情厚谊,但表达心意,从来不只有一种方式。这个道理,为人父母者不是不明白。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由于往返探望双方父母,以及准备各种礼物所带来的压力,5月里的不少韩国夫妻,往往会发生争执。这看上去是因经济支出、消费习惯所引起的心理不适,其实反映了韩国社会对于“每逢佳节必送大礼”旧习的厌倦。
节日是一条同频共振的情感纽带,有思念、感恩的内核,有团圆、陪伴的形式,就足以涵养出它应有的韵味。已经有不少韩国人在呼吁“改变纪念日就是送礼收礼的社会文化,改变纪念日给人们带来无形压力的现象”,用自己的行动和心意,构建更健康、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当父母节、夫妻节真正成为人们回归家庭、享受温馨的时刻,儿童节真正成为敦促人们思考儿童权益和福利问题的契机,过节才算是找到了“人伦回归”的本意。
为了让节日摆脱消费主义的窠臼,如今一些韩国父母选择在儿童节租用玩具,既经济、环保,孩子又能玩得尽兴;一些韩国家庭则“精打细算”,省下家庭月的非必要送礼开支,来组织一次三代人的旅行,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用心表达、用爱陪伴,这或许正是对今天我们为何要过节、如何过节的最好回答。
标签: 韩国;韩国人;送礼;礼物;父母;家庭月;节日;经济支出;过节;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