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地铁里阅读: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辉城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11日 08:56:14

更多

前段时间,豆瓣有个姑娘的相册忽然火了。是平日里在北京地铁里读书的乘客。她在上下班的途中,拿起手机,小心翼翼地拍下那些在狭小空间里读书的乘客。读书的方式,颇有时代特色,有的人用纸质书,有的人是用电子书。

  原标题:地铁里阅读: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前段时间,豆瓣有个姑娘的相册忽然火了。相册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平日里在北京地铁里读书的乘客。她在上下班的途中,拿起手机,小心翼翼地拍下那些在狭小空间里读书的乘客。书的内容不一而足,有的是轻松愉快的小说,有的是深奥艰深的学术著作;读书的方式,颇有时代特色,有的人用纸质书,有的人是用电子书;我看了这些照片,心底里很是感动。

  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个道理,我是工作之后领悟到的。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所谓的时间,就不再受自己的控制。常规工作、突发事务、公司里会议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动……瞧,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占据了一天里大部分的时间。想要抽出一两个小时,翱翔于书海之中,何其困难也。爱书者只好见缝插针,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对我来说,地铁是读书的一个理想场所。自我加入目前的公司后,每天花在地铁通勤上的时间,起码一个小时,如果把这些时间,都花在刷手机上,未免太过浪费。所以,我一般都会带上一个Kindle或两本书,Kindle是电子书,不方便做手写笔记,故而用来读较为轻松愉悦的小说;纸质书可直接在上面写写画画,利于深度思考,故而用来读深刻的、知识含量高的社科类哲学书。说起来,我今年所读的不少书籍,是在地铁上读的。

  小说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松本清张的短篇小说集《驿路》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海90后作家王占黑的小说集《空响炮》。这本集子字数不多,堪堪十万字,里面有则《演说家吴赌》,颇有意思:吴赌无正经工作,每天定时登上一趟公交车,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也没什么事,就站在售票口跟乘客们聊天,讲讲家长里短。似乎,吴赌在“演说”之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可这毕竟太无聊,若是他喜欢读书,又何至于如此?至于社科、哲学类书籍,就不一一列举了。

  每条地铁,都有自己的人流状况。我还在人民广场上班那年,从上海南站入闸,乘地铁一号线。南站人潮汹涌,进入车厢,基本腾不出手来,连低头刷手机都困难,莫说掏出书来读。还好徐家汇地铁站过后,车厢内的空间会充裕许多,可拿出Kindle来读小说。无怪乎有人用“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来形容地铁早晚高峰。换了工作之后,情况明显好转,不管是三号线,还是十二号线,人流少了许多,车厢里空间宽裕,且常常有空位,很方便读书。

  明人吴从先有《赏心乐事》五则,其中有读书时的理想条件,如读史宜映雪、读子宜伴月、读佛书宜对美人、读《骚》宜空山悲号、读诗词宜歌童按拍等等。“他则境遇既殊,标韵不一。”这样的读书方法,雅则雅矣,可限制太多,想全部实现着实是件难事。或如果一定要在理想环境下才能读书,总会让人怀疑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因此,地铁也好,书斋也罢,“何时非散帙之会,何处当掩卷之场”。书中日月长,不必纠结于环境,当我们真正进入了书中,自然就心无旁骛了,毕竟,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映照精神,省察内心。

标签: 读书;手机;地铁;乘客;纸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8/W020180811311740655635.jpg